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图源:视觉中国
新江苏评论员 苏醒
“愿修百年之好,共赴白头之约。特此登报,敬告亲友,亦作留念。”纸质版的浪漫谁懂啊?正值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今天我们来聊聊结婚登报的“纸短情长”。
最近一段时间,结婚登报在95后和00后新婚夫妇中悄然兴起,相关话题也在社交平台引起网友热议。据媒体报道,各地报社也顺势推出相关服务,尽管字数并不多,版面很不显眼,这种复古又新颖的玩法,仍然让很多人倍感羡慕,跃跃欲试。不少人纷纷晒出自己在报纸上刊登的结婚启事,更有年轻小伙伴将这份喜悦带出国门,在国外的报纸上用中文刊登。
潮流似乎是个轮回,早在百年前的中国,结婚登报就被当时的青年追捧——作为当时并不完善的婚姻法和婚姻登记制度的一种补偿,刊登结婚启事曾风靡一时,不少思想进步的社会名流,都曾通过这种方式宣布喜讯。青年人从来不缺乏对于追求美好生活的期许,与其说Z世代更懂浪漫,不如说他们更懂纯粹和真情实意。结婚登报,简朴而不失庄重,节约而倍添体面,体现了双方对一段感情的信心和重视。
“两个人在一起是否幸福,取决于当事人的感受。”结婚不仅从此组建为新的家庭,也是结婚双方家庭的融合,在社交媒体搜索结婚流程:父母见面、结婚登记、准备服饰、拍摄婚纱、四大金刚、婚庆团队、婚车……大大小小的流程实在让人“亚历山大”。有网友表示“如今很多官宣、婚礼等仪式都变成流水线式的走过场。”“浪漫不浪漫,取决于当事人的感受,和外人无关。”结婚登报的方式给了年轻小伙伴一个“松弛”的选择。
“最低一百块就能登报”“这份浪漫,便宜却不廉价”“结婚当天收到一份自己结婚启事的报纸,真是复古浪漫又特别。”在电视普及的时期,人们会将婚礼的录像制作成CD作为纪念;随着手机等智能终端的普及,很多人会对婚礼进行直播。但是当直播成为主流的时候,就会有人开始追求更加独特的仪式感。
对于仪式感,《小王子》中的解释通俗又不失深刻:“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类信息来去如风,纸质媒介似乎能够承载起长久的温情,白纸黑字契约跨越时空的见证,连接着“一生只爱一个人”的约定。新人就此“昭告天下”向公众传达庄重的声明:“愿赤绳系定,白头永偕。”“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仅有寥寥数语,后劲却可绵绵不绝。
“小鲜草”的仪式感可以多种多样,重点在内心的感受,一点小变化,都可以让生活充满仪式感。“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喝了吗?”“早安,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晚安,玛卡巴卡”“感谢大自然的馈赠”……“火锅一涮,烦恼全散!”吃一顿火锅,没什么稀奇,但如果你把这顿火锅理解成“把所有烦恼扔到锅里,煮成美味的食物,吃光消化掉的‘烦恼消灭锅’”,那就会变得很有仪式感,都很值得。
“真的好有质感的,可以登别的喜事吗?”中国人其实很在意仪式感,特殊的日子:升学、生日祝福、周年纪念、开业祝贺……都能登报,都值得记录。在如今快时代的社会,删繁就简之后,年轻小伙伴还是愿意有着一份属于自己,彰显个性的表达方式。在万物皆媒的时代各种媒介形式如雨后春笋般破壳而出,当“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纸质载体的价值依然无可替代。当曾经的潮流再度回归,我们期待着的浪漫能否稳定发挥?
在登报结婚后仪式感的背后,是两人从爱情甜蜜的决心迈向婚姻幸福的持续“经营”。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说:“婚姻是两心相印、相忍、相让的结合。”,理解、尊重和包容是经营婚姻的必修课。幸福的婚姻也需要一些“松弛感”,尊重对方人格、支持对方梦想,爱意带来的安全与舒适让“你愿意说、我愿意听”依旧。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我们应当看到,心意永远比形式更重要,陪伴与行动是最好的承诺。引用网络的一句流行语:“镜头本没有感情,是拍照的人用了心。”我们可以说“消息本无感情,只是记录的人用了心”。纸质承载的消息跨越时空定格了誓言留下印记,激励着“小鲜草”们在未来漫长的岁月里像老一辈那样去用心经营婚姻。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永结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