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新江苏评论员 乐樵苏
这两天,成都大运会的青春之火正燃。全球大学生体育健儿相约蓉城,释放青春活力,追逐青春梦想,共赴青春之约。开幕式上,青春的脸庞上洋溢着自信光芒;各赛场上,选手们挥洒汗水成就人生梦想,让世界看到青春最美的模样。
追光奔跑,逐梦不息。这个夏天,属于大运会赛场上的健儿们,也属于即将步入大学校门的新生们。近日,#第一次当大学生要注意什么?#话题登上热搜。在大学校园里,拿什么遇见更好的自己?大学生活应该如何规划?怎么的青春才算出彩?对于“准大学生”们的这些问号,网友们给出了建议分享:“有成年人的自觉,也要有青年人的态度;有求知若渴的激情,也要有专注一点的恒心”“不要荒废学业,多在图书馆坐一坐,多往操场上跑一跑”“给自己制定一个可行的计划,保持自律的态度并努力提升自己”……
高考已交卷,但青春的答卷还需奋笔书写。正如许多刚刚作别大学校园的过来人所言,步入大学将面对与高中截然不同的生活学习环境,更多的选择、更宽的视野、更大的舞台,当然,也有新的烦恼与困惑。以学业为例,中学阶段的主要课程数量在10门左右,而大学四年需要学习的课程数量约40门左右,每一学期的课程都不相同,内容多且有一定的深度,学习任务较中学相比重得多。此外,人际交往环境也同样发生了变化,如何与同学及舍友融洽相处,也是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一课。有教育专家就表示,大学生活是一个“织网”的过程,有规律地织好“学习的网”“人际关系的网”,才能为未来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无数事实表明,大学阶段是个体发展、身心成长、知识储备、健康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今年3月,中国科学院发布的《2022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74.10%的大学生对生活“基本满意”及以上;50.44%的大学生有读研打算,但有读研打算的学生焦虑显著高于没有读研打算的学生。调查还显示,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源集中在“想念家人”“学业负担重”和“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工作”三大项,其中后两项都与个人生涯规划有关。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这句励志箴言对大学生依然有效。现实中,确实有少部分同学抱着“上了大学就万事大吉”的心态,开启4年“躺平模式”,到了毕业才发现没有合理的就业规划,更没有拿得出手的专业技能,临近毕业追悔莫及甚至产生焦虑情绪。究其原因,还是没能做好合理的规划,没有通过自律一步一步朝着人生目标努力。
大学生活应该如何度过?不妨从学者大家身上汲取宝贵经验。季羡林先生回忆大学生活时讲到,清华学生都非常用功,同时又勤于锻炼身体。每天下午四点以后,操场上也挤满了跑步、踢球、打球的人。晚饭过后,图书馆里又是灯火通明,人人开始伏案苦读了;“手不释卷,以书为友”则是梁实秋先生大学生活的生动写照,他曾表示,一个人在学校读书的时间是最可羡慕的一段时间,因为他没有生活的负担,时间完全是他自己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在大学时期,除了表现出非凡的科研探索精神之外,还加入了大学的铜管乐队,担任了美术部干事,发表了讨论音乐的文章等等,通过有益的爱好来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
大学校园里,有藏万卷书的“黄金屋”,有挥洒青春汗水的体育场,有食堂阿姨多打一勺餐饭的暖意,更有同窗四年的珍贵情谊。大一新同学,做好合理规划,拥抱美好生活,相信你们的青春定会绽放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