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地评线】听·见︱给自媒体上“紧箍咒”,是严管更是期待
2023-07-13 09:15: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新江苏评论员 苏新宇  
1
听新闻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图片来源:交汇点

新江苏评论员 苏新宇

“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别急,你看到的图片也可能是假的……”

日常生活中,你是否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社交媒体上一些网络“大V”故弄玄虚,通过炒作社会热点事件,摆拍视频博取流量,挑动对立引起骂战等,吸引眼球、颠倒是非、涨粉获利,搞得网络空间乌烟瘴气。

针对种种乱象,7月10日,中央网信办再度发力整治自媒体无序发展,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13个方面加强对自媒体的管理,包括严防假冒仿冒行为、加强信息真实性管理、加注虚构内容或争议信息标签、完善谣言标签功能、加大对自媒体所属MCN机构管理力度等。不少网友拍手称快:自媒体乱象当休矣。

近年来,随着新闻客户端和各类社交平台的兴起,自媒体发展如雨后春笋,每个网民都有了自我发声的渠道和手段。一些深耕优质内容的自媒体,凭借着互动强、更新快等特点,丰富了网民的业余生活,也为从业者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广阔舞台。有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全职从事自媒体的人数达到了370万人,而兼职人数则超过了600万。

伴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迭代,自媒体的商业属性逐渐明显,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种种乱象也随之而来。有个说法,最易“着火”的地方在互联网,最不可控的“着火点”在自媒体。事实的确如此,这两天,一则“悬赏千万寻狗”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刷屏,并引发舆论广泛质疑。后经公安机关介入调查,才发现是自媒体为吸引关注,杜撰不实信息发至社交平台,形成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类似的闹剧并不在少数,典型的就如“胡鑫宇”案件中,自媒体炮制“熊猫血”“神探李昌钰参与案件调查”“器官移植”等谣言,大肆挑动网民负面情绪,干扰舆论走向,极大破坏了政府机关形象,丝毫不顾媒体真实、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

对无良自媒体下狠手、施重拳更是无数网民共同的心声。在微博、知乎等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发文表示支持网信部门此次下发的通知,“自媒体没有特殊待遇,没有法外施恩的特权!”“是时候给自媒体乱象画个休止符了”“期待13条给自媒体管理带来新气象”……

事实上,今年以来,网信部门一直对自媒体乱象保持高压态势,多次开展专项打击行动,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成绩并存的是,老问题久治不愈,新情况层出不穷,时常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分析历次自媒体乱象可以发现,尽管问题各有不同,但其背后的商业逻辑基本一致:获取关注—收割流量—粉丝上涨—变现获利。平台监管不严、巨大流量变现是驱动不法分子铤而走险的主要原因。

《通知》牢牢牵住问题的“牛鼻子”,十三条红线明确了账号主体、发布平台、监管部门的责任,重点均与当下自媒体管理中的常见问题相关联,显示了管理部门推动形成良好网络舆论生态的决心,可谓条条回应期待、击中要害。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通知》是首个关于自媒体的专门规定。“在维护新闻伦理和信息真实、保障用户知情权等方面写得比较具体,可以说是拳拳到肉的。”

建设清朗的网络空间,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治理自媒体乱象,还需网民、发布平台、监管部门的共同发力。对于广大网民来说,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提高对假消息的识别能力,面对争议事件,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儿”,不被偏激言论带偏方向,静待官方通报;发布平台更要扛起责任担当,严格落实《通知》的各项要求,加强账号管理,要意识到不管自媒体粉丝数多少,任何人都没有法外施恩的特权,加强监管让唯利是图者无机可乘。

当然,对主流媒体所办新媒体来说,《通知》也是一个警醒,也当对照检视,进一步完善制度流程,确保内容真实可信。

期待以此次《通知》为契机,更多自媒体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互联网空间更加天朗气清、风清气正!

标签:
责编:国亚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