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27日,由省级层面统筹规划,13个设区市共同参与的“江苏人才周”活动在北京各大高校院所举办,各地用人单位以丰厚引才政策表露揽才爱才拳拳之心。
不少媒体将江苏此行形容为“进京揽才”。从以往的“招才”“引才”到今天的“揽才”,一字之变,凸显出力度之大、方式之变。当前,“人”对城市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已趋于明朗,越来越多的城市出台就业补助、租房补贴等奖励措施,人才之于地方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不断被深化。青年毕业生既是裨益创新的人才,又对人口增长有莫大推动作用。一个毕业生来苏就业、安居,将来生了小孩、把父母接过来,最初引来的是“1”,对城市人口的带动作用却可能是“N”,其倍增效应不容小觑。
江苏高校数量稳居全国前列,但苏中、苏北高校数量相对较少,即便是苏南地区,受限于高校层次、类型等,毕业生也未必能完全满足当地发展需要,有必要通过“引凤入巢”的方式揽才引智。当前,江苏地区生产总值已迈上12万亿元台阶,争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离不开人才梯队的完备和高层次人才的储备。
这次“江苏人才周”看点、亮点不少。如,不少企事业单位“一把手”把“进京揽才”视为当前工作重中之重,直接上阵招引人才;用人才周活动作为本年度江苏进京“四对接”活动的序幕,彰显江苏对招才引智的重视度;13个设区市揽才礼包丰厚、形式多样,既给“真金白银”,又给平台机遇。可以说,“江苏人才周”的诸多安排,无不反映出我省对人才的渴求和重视。推动“城”与“才”双向奔赴、彼此成就,正是“江苏人才周”的初衷和努力方向。
“江苏人才周”是我省人才工作的缩影。近年来,江苏大力推动“苏居畅”“苏行畅”“苏学畅”等服务品牌,出台“人才26条”“人才10条”等政策文件,通过持续完善人才生态、平台、计划、服务“四位一体”工作格局,打造高品质人才生态、建设高能级人才平台等,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走在前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省人才资源总量增长较快,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树起“人才苏军”的金字招牌。实践证明,人才集聚度越高,地方发展动力活力就越强。
不可否认,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少地方和单位甚至紧缩了岗位数量,但我们亦要看到“就业难”背后的揽才机遇,敢于破除常规“逆周期”揽才。不同于其他生产要素,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发挥作用,往往要经历前期的培养、磨合过程,“用兵一时”前往往要“养兵千日”,“一鸣惊人”前甚至要包容其“十年不鸣”。备好人才“提前量”,是更好发挥人才驱动力的必经阶段,虽然投入不菲、回报周期缓慢,但他们对地方发展的作用是实实在在、不言而喻的。百年大计,人才为举。一面“习惯过紧日子”,一面大手笔慷慨“进京揽才”,这种一以贯之引才揽才的勇气、魄力,恰是江苏推动经济、赋能发展的密钥。(韩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