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240905172527.jpg
“下田赶考”宜多些“不准”的自觉
2024-06-11 11:32: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最近,记者跟随前往南通市通州区开展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调研,当地干部介绍,其在下乡做群众工作时有几个“不准”:不准穿高跟鞋、不准带茶杯和雨伞、不准背名包、不准开车到群众家门口、不准玩手机。几个“不准”,目的是消除干群隔膜、拉近干群关系,让干部“沉下去”,也让群众接纳干部。

一些干部下乡常被吐槽——“这是城里人来乡下跳迪斯科呢”。原因是有些干部着装过于精致,一身名牌、皮鞋锃亮,撑遮阳伞、拿保温杯,走在路上一遇沟沟坎坎便左支右绌。把基层当秀场最易疏离干群关系,贻误工作大局。“五不准”意在让干部在穿衣打扮、待人接物上与群众“对标”,一来能转变“观念”,倒逼其多沾“泥土”、少存“娇气”;二来可淡化“官念”,时刻提醒自己是群众一员,避免生出“骄气”。对群众来说,看到干部没有架子,心里才能少些隔阂,更愿意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被群众称“老焦”的焦裕禄曾住进牛屋,为的是与老饲养员讨教治沙“真经”;彭德怀视察部队不坐靠背椅,而与战士同坐矮板凳。他们这种身居“官位”却不染“官味”作风,帮助共产党人树立了形象、拉近了与群众距离,也推进了工作。

如何赢得群众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在《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有过精当描述:“我们的方针再正确,如果不被群众理解,也难以贯彻施行。如果群众不听,你就先跟着群众走,群众跳火坑,你也跟着跳下去。群众觉悟了,从火坑里爬出来,最终还是要跟你走。群众跳,你不跳,干群关系就疏远了。你一起跳,感情上拉近了,工作就好做了。”跟着群众“跳火坑”,实际上是强调党员干部要善于与群众打交道,必要时要不惜“自找苦吃”,这样才好以身示范教育和引领群众。以“五不准”为例,干部不带遮阳伞会被晒黑、不拿水杯会口渴,这样的“不便”乍看似不太人性化,但放大到群众工作全局则有其合理性,这与“跳火坑”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不准”不是故意刁难干部,也不是“做做样子”,而是为了以形象之“变”促作风之“进”。汽车虽快但总有到不了的乡间小道、背街小巷,高跟鞋虽靓但却无法深入田间地头、泥泞小道,背名包增气质但总是让人“瞻前顾后”……行为习惯常被忽略,但群众却能在干部一言一行中见其作风。现在,不少地方无论是调研还是各项工作,存在浅尝辄止、浮于表面的问题,原因无非是工作作风漂浮,形象上都没有改变,遑论作风?作风不改,怎么指望群众理解配合?

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转型、赶超跨越关口,基层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要顺利打消群众顾虑、推进各项工作,就要求党员干部敢于跟着群众“跳火坑”。群众声音中,蕴含着大量真知灼见,善于与群众交朋友、善于深入到群众中去搞调查,才能从群众声音中打捞“沉默的智慧”,才能在众口难调中调出利益最大公约数。今天,有人将做好群众和基层工作形象比喻为“下田赶考”。对党员干部而言,只有多些“不准”、拿出好的“考风”,才能更好用“走心”换“民心”,以“实干”求“实绩”。期待“五不准”式做法多一些,也期待党员干部多些“不准”的自觉。(韩宗峰)

标签:
责编:孔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