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240905172527.jpg
传统文化何以在创新表达中生生不息
2024-06-07 12:08: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穿奇装异服跑马拉松的选手不少,可跑出了“回天庭要迟到”感觉的选手还真不多。近日,在兰州马拉松赛场上,一名选手梳着高耸的发髻,头戴金灿灿的发饰,一手拿着琵琶、一手撑着伞,仿佛敦煌壁画上的飞天神女降临人间。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在以“漫长”著称的马拉松赛场上,选手穿着传统服饰,克服动作不便、风阻增大等困难跑完全程,支撑她的精神力量,同样也是热爱。既爱奔跑如风,又爱传统文化,特长与爱好“碰撞”出一场惊艳的亮相,这是属于奔跑者的传统文化创新表达。

文化自信,日益成为新的“时尚密码”。走在街头,国潮热的新高度肉眼可见:马面裙化身“新春战袍”融入日常穿搭,新中式发型被赞为“好看又减龄”。古典又时髦的年轻姑娘们,身着华服忙着自拍,而她们自己,也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穿上新中式,拍出“一生只能拍出一张”的照片;走进博物馆,买到“一看见你就快乐”的文创周边;早早排起队,只为入手“终于等到你”的非遗联名产品……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愈加紧密,让普通人也能从中找到自信时刻、获取流量开关,起出满满的“文艺范儿”。

提供悦己的情绪价值,是传统文化蓬勃兴旺的重要因素。人们喜爱传统服饰展现的中式美学,享受非遗技艺流淌的古风古韵,认同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与道德规范,在传统文化中感受到美好和快乐。有了大众的悦己情绪为基础,传统文化出圈的方式就应运而生——在专业领域跨界深耕,让传统文化更好玩,更动人,更悦众。

高手在民间。打开“B站”,传统文化在拥有一技之长的网友们手中也“玩出了花”。网友“含亮老师”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舞双钩、突飞镰、扎蛇矛、扫苗刀,一招一式地还原中华传统武术;70多岁的老匠人卢正义,用传统木工技艺雕刻出栩栩如生的二次元角色人偶;up主“江寻千”在长春的冰天雪地里直播7小时,只为一斧一凿地雕琢30米长的巨龙冰雕……用上一些视觉特效,融合一些时尚元素,辅以一些话题热度,传统文化在通俗而新颖的表达中揭开神秘面纱。在这样的传播闭环中,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正成为一群人的心向往之,演绎着文化传承延绵不息的现代故事。

说到展示传统文化之美,“国家队”从来都是中坚力量。传统文化在更为广阔的展示舞台上,势不可挡再度成为“顶流”。犹记2022年北京冬奥会,向世界打开一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之窗。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我国传统器物“如意”,用顺心如意的美好寓意传达了对于选手们的诚挚祝福;冬奥开幕式中“二十四节气”凝聚着中国人观察自然的古老智慧,体现了农耕文明的精髓……细观其中的创作理念,科技赋能、故事共情,让传统文化触手可及,这样的创意表达,怎能叫人不喜爱?

对文化工作者而言,传统文化同样经历了从专业偏爱到大众审美的演变。是在象牙塔和专业舞台孤芳自赏,还是经历大改变、大创新走向公众视野?有识之士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后者。近年来,以龙门石窟奉先寺雕塑为灵感的《龙门金刚》,以王希孟画作《千里江山图》为灵感的《只此青绿》等舞蹈作品跃升为大众文化符号,究其原因,靠的还是创新突破。舞台与科技的结合,在有限的时间中叠加历史的厚重与审美的意志,最大限度激发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感受力。

艺术形式的跨界融合,为传统文化组合出了无限可能。舞蹈与绘画的融合之道,已日臻成熟:《洛神水赋》用水下舞蹈演绎飞天姿态,《唐宫夜宴》用数字技术打破舞台“次元壁”……当舞蹈激活了古画中的人物和山水,传统文化就此获得全新的生命活力。能否多些这样的创新尝试?这个挑战,值得每位文化工作者揭榜领题。

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是新活力,也是新使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蕴藏着华夏大地的文明基因与东方独有的美学与智慧。今天,传统文化乘着科技发展的东风,借形式的焕新表达得以快速传播,而这份创新,永不停歇——

上世纪60年代,动画电影《小蝌蚪找妈妈》开创了大银幕与传统国画之间的融合,水墨动画也成为中国动画史上闪耀的丰碑。今天,“原汁原味”的水墨动画已不再出品,而继承其神韵的动画作品则仍在次第上新——用3D粒子技术模拟墨水扩散,去年上映的动画电影《深海》为观众带来了极致的视觉盛宴;融合剪纸、定格玩偶与水墨韵味,动画短剧《中国奇谭》为中国美学找到一次多视角的诠释……传统文化在创新中流变,在创造中新生,在热气腾腾的生活中代代传承。

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要靠持之以恒地守正创新。当一代又一代文化工作者守其思想内核,创其形式表达,努力实现从专业偏爱到大众审美的转变,传统文化必然会不断引发精神共振,唤起审美共鸣。(袁媛)

标签:
责编:孔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