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地评线】紫金e评:麦向丰收看“三夏”,万象“耕”新夏日忙
2024-06-03 11:42: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眼下,夏粮主产区小麦收获进度加快。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当前全国麦收达1.2亿亩,进度过三成半,黄淮海夏粮主产区已进入收获高峰。分地区来看,湖北麦收已经结束,四川正在扫尾。目前,收获重点地区已经北移到黄淮海麦区的安徽、河南、江苏。

从长江之滨到黄河两岸,从潼关到山海关,各地抢抓农时,精心组织夏收、夏种和夏管,风吹麦浪、绿秧成行、机器轰鸣,一幅幅生机勃勃的丰收画卷铺展开来。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对于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解决吃饭问题,更是“国之大者”。当前,全力打好一“收”一“种”这场硬仗,确保夏粮丰收到手、秋粮播足管好,是端牢“中国饭碗”,稳住农业基本盘,更好发挥“压舱石”作用的关键之举。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麦熟一晌,贵在争抢。在安徽,今年“三夏”期间,计划总投入高性能联合收割机17万台,建设综合性农事服务中心852个、烘干中心567个、区域性农机中心204个,建立应急作业队765个,满足抢收抢烘、灾后抢种、应急植保等服务保障需要,全力以赴保障小麦丰收到手,实现颗粒归仓,当地小麦将集中在10天内抢收完毕……“三农”大忙时节,农时紧、农事重,一台台插上信息化“翅膀”的农机装备成为农民好帮手,不仅劳动强度大大降低,生产效率、效益大幅提升,对战胜汛情、确保“龙口夺粮”“虫口夺粮”也意义重大。此时夏收叠加汛期,各地要调足人力和机械,把1650万台农机装备的“好钢”用在夏收的“刀刃”上,充分准备、协调指挥、科学调度,以如履薄冰、如坐针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变“丰收在望”为“丰收到手”。

土地是“根”,良种是“魂”。在江苏,小麦在田面积近3600万亩,预计6月中旬进入收获尾声。目前,已调配各类联合收割机、烘干机等15万台(套)。在麦收保障服务方面,提早做好准备应急救灾工作,省市县乡镇均设置机收保障热线电话,通过完善四级农机应急作业服务体系,确保成熟一块收获一块。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为端牢“中国饭碗”积蓄赋能。同时,还要紧扣“种”字,抓住墒情条件,尽可能扩大下一茬种植面积,力争在最佳播栽期内完成农事,实现秋粮稳面提质。

一双手,在田埂间播下希望;两只脚,在土地上踏出未来。农业农村部组织各地积极应对短时降水天气影响,加强跨区机收组织调度,确保农机运输通行顺畅,抢抓农时加快麦收进度,保障及时烘干晾晒。目前,黄淮海麦收8省已建设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1090多家,储备了一批移动式烘干机、履带式收获机等应急作业机具,全力以赴夺取夏粮丰收。在黑龙江,铁路插秧专列如期开行,助力农资农具农民顺利“入场”……打好“三夏”生产硬仗,是争分夺秒颗粒归仓、是挖掘潜力种足种满、是精心管好增产增收,是抓实抓好抗旱保苗、病虫害监测防控等工作。各地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为手中端牢“中国碗”、碗里装满“中国粮”,扛稳肩上的重任作出最大的担当。

禾苗昂首,生长丰收;麦芒埋头,沉潜希望。让我们以奋斗的姿态迈向新征程,在沃野良田上书写更加美好的“丰”景!(苗瑞祥)

标签:
责编:孔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