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唱响基层法治“好声音”
2024-06-03 09:48: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记者近日在太仓采访时了解到,太仓市聚焦提升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法治素养,创新实施一系列制度举措,既抓好“关键少数”,又大力培养“法律明白人”;既打造线上普法“新阵地”,又紧贴百姓需求实现“零距离”,让法治有机融入乡村发展,为唱响基层法治“好声音”提供了有“太仓亮色、群众底色”的治理新样态。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用法治思维谋划基层治理,是实现乡村秩序井然、人民生活安定的关键所在。作为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基层法治需要有党组织的统一领导,有政府的依法履责,还要有各类组织的积极协同、群众的广泛参与。就像乐曲一样,需要有指挥,有主唱、和声,有高低音声部,还要有配乐,只有各个主体相互配合、各司其职,才能真正唱响“好声音”。

好的乐曲皆有章法,基层法治“好声音”也是如此。正如古人所言:“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既要与时俱进,又要因地制宜,讲究“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太仓市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紧扣基层实际需要,按照“按需定制 精准施策”的模式,大力推进乡村法治宣传教育,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客观而言,目前乡村法治宣传普遍存在专业人才缺乏、宣传教育形式单一等问题,只有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培养本土专业人才,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才能提高法治宣传的趣味性和可接受度。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个乡村都有自己独特的乡风民俗,法治乡村建设决不能“一刀切”,必须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进行创新和探索。

一首乐曲好不好,评价权在听众;基层法治“声音”好不好,同样该由群众来评判。服务群众、造福群众,是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积极回应当地群众的要求和期待,系统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是基层法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乡村常见的法律问题有婚姻家庭纠纷、山林土地权属纠纷、侵权纠纷、相邻纠纷、劳动纠纷、交通事故赔偿纠纷、医疗事故纠纷等,这些是基层法治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在乡村法治宣传过程中,要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法典、土地承包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的宣传普及。尤其是当某一类乡村纠纷成为网络热点时,要迅速跟进、以案说法,引导群众在遇到同类事件时运用法治方式来化解矛盾。

法治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基层法治“好声音”不仅要时时唱、经常唱,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换曲谱”“换唱法”。如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方兴未艾,为基层法治治理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可加强相关技术应用的研究探索,提高基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让基层法治“好声音”更有吸引力、感染力、穿透力。(颜云霞 沈文悦)

标签:
责编:孔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