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生态保护岂容“指豚为鱼”
2024-05-22 11:39: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近日集中通报一批典型案例。一只小江豚被困鄱阳湖水面油污区域,地方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却说“它只是条大青鱼”。面对中央督察组暗访人员的质疑,不反思油污从哪儿来,不想办法尽快救助江豚,反而“指豚为鱼”,辩称被困油污“只是小概率事件”,着实令人愤慨。

江豚和青鱼,两者差异明显,不难分辨。“指豚为鱼”原因很简单,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一旦认定江豚被困油污区域,不仅涉事船只要被处理,当地相关部门恐怕也难逃追责。据披露,事发区域距离鄱阳湖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仅2.7公里,因为漏油事故“既不报告也未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不知还有多少受困江豚未被发现、无人救助。

“指豚为鱼”的背后,归根结底是治理理念和工作作风出了问题。对环保工作和禁捕要求的漠视和不作为,对监管措施落实不到位,导致出现污染问题。对督察组指出的问题敷衍塞责、弄虚作假,企图蒙混过关。试问这种怕问责的态度、不敢担当的作风,怎么能压实责任、保护生态、谋划长远发展?如果任由这种状况发展下去,不仅会干扰环境治理的进展,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还可能滋生“劣币驱逐良币”不良效应,在治理之路上“开倒车”。

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必须长抓不懈的“国之大者”。近年来江豚从“偶见”到“经常见”,彰显了长江生态环境改善的扎实成效,但生态环境治理容不得丝毫松气歇脚,更不能走回头路。必须以最坚定态度、最有效举措、最严格制度,毫不动摇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正是一把利剑。深入基层、动真碰硬,为的就是纠正“看眼前不看长远”的错误观念,防止“抓一阵松一阵”的懈怠心理。被督察单位对督察发现的问题,必须诚恳接受、积极整改,坚决杜绝“指豚为鱼”的侥幸心态。

正视问题只是第一步,如何真抓实改是关键。要不讲条件、不找借口、不打折扣,细化整改方案,实打实推进整改,坚决杜绝虚假整改、表面整改、敷衍整改。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典型案例通报后,整改必须彻底,依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形成强烈震慑,真抓就要这样抓,否则就会流于形式。

“指豚为鱼”事件的发生,是一记警钟,揭示了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诸多问题。要以此为鉴,量一量自己的政绩观,校一校自己的发展观,举一反三找问题、全面排查抓整改,用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守护好绿水青山,进一步提升水环境质量,守护江豚安全美丽的环境,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杨 丽)

标签:
责编:孔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