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近日公布,我省常州、昆山、南通三地入选。截至目前,江苏已有7地入选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2022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联合印发的《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提出,坚持“一米高度”视角,推进儿童友好空间建设。
所谓“一米高度”视角,实际就是儿童视角。强调“一米视角”,就是强调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不能只考虑成年人需求,也应该更好满足儿童需要。目前,不少城市在规划设计时,各类设施大多采用成年人的眼光和思维,这样的标准有可能对儿童造成不便,甚至产生风险。比如,一些电梯扶手专为成年人设计,儿童手扶有困难,有可能出现磕碰、摔伤;一些地方公共场所母婴室、第三卫生间仍有待普及;在各地社区的公共空间里,儿童娱乐设施偏少,儿童使用成人设施存在安全隐患。甚至很多儿童艺术展空间场景中,布展落地的作品高度往往在一米以上,让人怀疑这类展览究竟是不是为孩子而展。这些基础设施和活动,在设计之初就未能充分考虑儿童便利度。
在教育界有句广为流传的话——“蹲下来看孩子”。城市建设也是如此,城市治理者只有“蹲”下来,才能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城市建设。站在“一米视角”看城市,不妨多听听儿童声音。比如通过成立悦童观察团,鼓励儿童以“社区小主人”姿态参与讨论公共事务;开展“小市长”评选活动,设计“小市长”对话大市长、施政演说等特色环节,以活动形式征集少年儿童意见建议。我省不少地方采取类似措施,为儿童提供了表达意见和参与决策的平台,有针对性提升了城市儿童友好程度。
当然,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大有空间,我们既要解决儿童友好从“无”到“有”的问题,也要答好从“有”到“优”的考题。这点不少国际知名儿童友好城市做法值得借鉴。比如,美国丹佛市的“见学地景”模式闻名遐迩,当地将全市46块废弃的学校场地改造为充满吸引力的户外儿童游乐空间;德国慕尼黑机场因其健全的游乐设施、独特的飞行体验文化,成为世界十大儿童友好机场。这些地方的新做法新范例,为我们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提供了启发。
关爱儿童就是守护未来。当前,我省城市建设已经历快速发展期,城市面貌更加整洁亮丽,但城市“筋骨”完备之后,还要对城市设施进行精雕细琢。这样,才能让城市在“一米视角”中见高度、显温度。(韩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