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把握政策的“冗余度”
2024-03-11 10:41: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今年全国两会,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研究储备政策要增强前瞻性、丰富工具箱,并留出冗余度,确保一旦需要就能及时推出、有效发挥作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政策储备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冗余度”的概念一再出现,背后释放出的信号值得关注。

什么是“冗余度”?在信息工程领域中,“冗余度”通常指在信息处理、存储和传输等环节中添加的额外信息量。通俗地讲,就是为了保障设备、仪器等在非正常情况下也能正常运转,需要做的备份量。政策留出“冗余度”,意味着相关政策要提前考虑到非正常情况,为可能的变化预留空间。一方面宏观政策工具箱要“弹药”充足,应对突发情况要有备份方案和多手准备;另一方面要增强政策弹性和灵活性,能够根据反馈“相机调控”。适当的政策“冗余度”,有助于更大程度发挥政策的效力和活力,凝聚更广泛的共识和认同。

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也直指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挑战,以及“在这种情况下,政策抉择和工作推进面临的两难多难问题明显增加”。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时语重心长地说:“不能说老问题没处理完,新问题就可以歇一歇、放一放。解决老问题是当务之急,但也要重视新问题,得同步抓。”在不确定性中实现发展目标,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解决新老叠加的问题,都需要我们提升预判和反应能力,留出政策“冗余度”。

政策从出台到落地,需要一个过程,中间可能会遭遇与预期不符的“体感温差”,这也是留出“冗余度”的现实考量。比如,一些地方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出多项优惠政策,但在企业家眼里只是“看起来很美”,没有触及问题核心;为基层干部减负的政策文件出台了不少,但现实中的基层减负依然面临难点和堵点。一些政策没有产生预期效果,有政策制定的原因,也有执行落地的问题。这提醒我们,政策效力要想正中“靶心”,必须将政策“冗余度”纳入决策中,根据社会反应或加大力度、或调整方向,这也是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稳预期强信心的应有之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增强“冗余度”的导向,在多处都有体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这是基于全局性和前瞻性的考量;“先立后破”,做好新旧动能、新旧模式之间的衔接和切换,这是基于安全性和协同性的考量;注重从企业和群众期盼中找准工作着眼点、政策发力点,“进一步拆除各种藩篱,在更多领域让民间投资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大力纠治不当市场干预行为,进一步完善公平竞争制度规则”,这是基于实效性和感受度的考量;等等。对重点领域定向支持、集中发力,对难点堵点大刀阔斧、力求突破,全力护航经济发展的同时又避免“大水漫灌”透支未来,这就是我们要把握好的“冗余度”。

两会即将完成全部议程。关键之年当有关键之为,随着各项宏观政策效力逐步显现,中国经济必将长风破浪未来可期,公众也翘首以待各项政策更好更快落地为坚实的步伐、可感的变化。(陈立民)

标签:
责编:孔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