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临近,各地中小学生都开始了寒假生活。看似快乐的假期,一些孩子却快乐不起来。除了被安排上各种兴趣班、补习班之外,有的孩子还要四处“赶考”,参加各种各样的竞赛。
由于有关部门早已三令五申,严格控制中小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这些竞赛的组织者不得不频繁更换马甲,搞得神神秘秘,有时甚至要千里奔袭、上山下乡,以逃避监管。有一个“希望杯”竞赛,组织方拉着北京的小学生到处跑,一路在高速公路上上下下;“华杯赛”干脆化名为“华容道大通关”,把学生带到山东泰安、河北邯郸等地。更夸张的是“大师赛”,摇身变成研学游,活动代号“DSS”,把考场设到港澳地区。
无论组织方如何处心积虑地变换花样,违规终究还是违规,逃不脱被严厉处罚的命运。五花八门的学科竞赛为何像是“打不死的小强”,应该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首先,培训机构之所以热衷搞学科竞赛,因为既能卖证书又能帮助培训班招生,有利可图;其次,竞赛之所以能吸引学生和家长,还是因为“证书”有用,很多学校嘴上说不看竞赛成绩,但在招生表格上要求学生填写相关内容,后果不言自明;再者,主管部门以前都只是公布竞赛“白名单”,没有公布“黑名单”,无形之中给一些利欲熏心的人壮了胆子,也留下了投机取巧的空间。
1月11日,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国家消防救援局消防监督司、中国消费者协会秘书处共同宣布,“大师赛(DSS)”“希望杯(XWB)”“华杯赛(HBS)”等均属违规举办的“黑竞赛”,必须予以坚决取缔。希望家长、学校和社会都能擦亮眼睛,不再与“黑竞赛”共舞。(胡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