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提交的关于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提案已被立案,今年我的提案还是围绕养老主题深耕,希望能帮到更多老人。”省政协委员、徐州幸福园普惠养老服务中心院长周长芝,向记者这样介绍她的提案。省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发挥专业特长,连续多年围绕同一个民生主题提交提案建议,其中一些提案建议从获得采纳变为重点督办,产生重大影响。
民生既是“关键小事”,又是“国之大者”,连接两者的“桥梁”是什么?代表委员们聚焦主题“年年提、年年新”的履职思路,为我们提供了启发——政贵有恒,有恒乃成,坚持一颗恒心,就能把“关键小事”办成“头等大事”。
恒,是民生事业的规律使然。去年,我省13类55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今年,我们安排了12类55件民生实事。政府工作报告里的一串数字,揭示了民生工作的一项重要特征:恒定。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体到每个人身上有所不同,但从整体上看,呈现出清晰的“同类项”:办好“民生七有”,守住民生底线。宋代苏辙说,政无旧新,以便民为本。改善民生要完善现有实事,解决新的问题,只有把握好民生主线,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办,才能不断丰盈民生项目的“类”与“目”,让民生福祉达到新高度。
恒,就要接续用心用情擦亮民生底色。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保障和改善民生一直以来都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所在。但民生工作要“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主观意愿,不能脱离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条件。既尽力而为解难题,不虎头蛇尾“不作为”,又切合实际定目标,不好高骛远“吊胃口”。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循序渐进、审时度势,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年更比一年足。
恒,意味着不仅要“埋头干”,还要“抬头看”。民生事业值得党员干部奋斗终身,把时间轴拉长来看,我们会发现,办好眼前小微实事固然重要,实现由量到质的突破更有价值,比起“东敲西打”,更应“聚沙成塔”。民生之“恒”,意味着心中有一杆秤,脑中有一张图,张弛有度、久久为功,在一点一滴、一步一行中,绘就民生事业幸福长卷。(袁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