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全球产业发展论坛上,有企业家在谈及产业“内卷”时称,现在不光是传统水泥、钢铁产能过剩,“包括光伏、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也处在过剩的状态”。不少产业经济学者认为,眼下不仅传统产业存在过度内卷、无序竞争的情况,包括“新三样”在内的新兴产业也面临类似问题。当前,地方产业和经济发展承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尤其要警惕新兴产业陷入“内卷”。
高新技术企业间适度竞争,对提高产品性价比、让利客户非常重要,但行业内部一旦滑向恶性、过度竞争和“内卷”,不仅意味着各家企业发展空间受挤压,还会造成行业发展要素的内耗。与“内卷”相伴而生的更多是弊端,比如业内大量企业处于微利边缘、总体盈利状况不佳,其全要素生产率不升反降。在这种状态下,企业缺乏赖以支持研发投入的足够利润,其创新驱动容易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甚至面临生存艰难的窘境。
由于新兴产业具有“长坡厚雪”的产业特性,其一旦形成完整产业链或产业集群,往往能更好充当“企业孵化器”,为所在地有机聚合上下游产业、“以商招商”,从而自发形成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优势。但是,“强优势”的背后是“高门槛”,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要有较好的资源禀赋优势和扎实的产业基础,要基于本地产业链基础进行合理布局。不少地方看重其优势、忽视其条件,在发展新兴产业时“拿来就好”,导致在相关产业规划方面蜂拥而上、频频“撞车”。
新兴产业资金投入大、技术密集,一旦规划、投资不及预期,往往会造成经济损失,付出较高机会成本。地方破“内耗”,产业才能破“内卷”。针对一些地方因追求短期绩效和经济增长、忽视市场需求和资源配置合理性而盲目上马新兴产业项目的行为,要适时加强引导,通过合理评价和激励机制,促使地方注重新兴产业的合理培育。地方在发展新兴产业时要规划和论证先行,注重审视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避免以“超常规优惠”等手段进行“内卷”式招商,一哄而上上马相关项目。
企业强“内力”,产业才能破“内卷”。开展技术创新和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是当下避免产业“内卷”的破题之道。同时,企业通过积极布局细分市场和领域,也能更快驶入“蓝海”,防止过度的相互“搏杀”而分散冲刺产业发展的动能。(韩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