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今年是“四下基层”提出35周年,广大党员干部应深刻把握好“四下基层”的时代内涵、实践要求,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推动“四下基层”常下常新。
推动路线方针政策向下,让党的声音“聚民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的理论的具化,只有推动其下到基层、深入基层,才能在更大范围赢得民心认同、更大限度争取群众支持。推动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下基层,不能板着面孔说教、双手背后指导,要善于用接地气、暖人心、受欢迎的话语传播党的声音,让“基本原理”转变成“常识道理”,与群众面对面谈心交流,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没有什么比事实更有说服力,要善于运用数字化手段生动呈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来的真切改变,用一张图、一段视频、一段讲述增强说服力、感染力,激发群众追随奋进的内生动力。
推动调查研究向下,让决策部署“顺民意”。两年跑完124个乡镇中的123个,一个村一个村仔细考察,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一年中半年的时间都是在下乡,入户掀锅盖、掀桌盖、掀铺盖是他调研的生动写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多次强调“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也曾在《之江新语》中指出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想要干好一番事业,干成一番事业,广大党员干部要善用调查研究传家宝,将身子沉到一线、深入一线,将情况原原本本递上来,把问题清清楚楚摆出来,找准矛盾症结、谋求对策良方,让提出的金点子、好方法有的放矢、切中肯綮,推动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的切实转变,回应群众呼声,赢得群众掌声。
推动信访接待向下,让主动问访“惠民生”。35年前,习近平同志在霞浦县参加首次“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受理各种问题86件,其中12件当场答复解决,35年后的今天,霞浦县信访量逐年下降,由曾经的“信访大县”变为全国信访工作先进县。信访不是找上门来的烦心事、烦恼事,没有一把锁是打不开的,没有一块坚冰是不能融化的,做好信访工作的关键就是要带着诚心耐心热心细心,为群众真心实意解决问题。想要在更大范围绘就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就必须抓好信访工作,变群众主动“上访”为干部一线“问访”,将群众意愿作为第一志愿、群众诉求作为第一追求,不断健全完善群众诉求表达和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让人民群众遇到问题能有地方“讨说法”,能有干部“给说法”,真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回应民心民意,做出实干实绩。
推动现场办公向下,让马上就办“暖民心”。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既倡导“现场办公下基层”,又力推“马上就办”,要求把工作着力点主动放在基层一线,对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又久拖未决的问题,现场集中“会诊”,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到不了现场,体会不了群众问题之紧迫、诉求之急切,解决难题就难以打起“十二分精神”,全力以赴、竭尽全力。现场办公、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看似简单、其实不然,这既是对党员干部业务本领是否过得去、过的硬的临场考验,更是对党员干部为民情怀是否真挚、是否深厚的现实检验。想要推动现场办公下到基层、下有成效,党员干部须练就躬身为民的“铁脚板”,甘做为民服务的“孺子牛”,将民生作为最大政绩,现场办公听意见,立足岗位做贡献,聚力增进民生福祉,切实提升人居品质,以实招硬招推动解决发展所需、回应群众所盼,以实干实绩回应民心民意,把工作真正做进群众的心坎里。
(李玲,刘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