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吐槽,如今想找一个真人客服“比登天还难”,以AI客服为代表的智能客服“鸡同鸭讲”“听不懂话”“浪费时间”是被吐槽较多的问题,除了电商平台外,部分网站、打车软件,甚至快递行业也广泛使用AI客服,但服务质量时常让人“抓狂”。
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一份数据显示,智能客服不“智能”已经成为近年来我国消费者投诉热点之一。有机构开展了一项针对2018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95.7%的受访者使用过智能客服,其中仅有41.3%的受访者觉得智能客服好用。
既然智能客服颇受诟病,为何电商平台、网站仍在广泛使用?主要还是为了降低成本。互联网交易具有海量、瞬间交易等特点,需要投入大量客服力量,如果将客户咨询、商品推荐、售后服务等事宜全部交给人工客服,需要配备大量售后服务人员。而智能客服能做到24小时在线,不眠不休,大幅降低人工成本。
不可否认,智能客服确实可以摆脱人工客服工作时间与精力的限制,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回复大量用户的咨询问题。但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智能客服无法应对差异化巨大的现实情况,在解决问题方面也缺乏共情意识,当消费者或客户碰到问题和纠纷亟需解决时,智能客服很难做到根据不同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导致很多时候不但不能解决矛盾,反而加剧用户的不满情绪。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售后服务。商家畅通消费者沟通渠道,听取消费者的意见,接受消费者的监督,是经营者的义务。一些商家用智能客服当“挡箭牌”,解决问题时答非所问,增加了消费者的沟通成本,已属拒不承担应尽义务和责任的违法行为,相关监管部门应依法要求其加以整改,督促商家合理调配智能客服和人工客服占比。(孟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