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本报报道,苏州工业园区如今的实景图,与29年前刚成立时的一张手绘规划图惊人相似,成就了一段“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佳话。
凡事预则立。在规划之初,苏州工业园区充分借鉴了新加坡在城市规划方面的成熟经验,同时注重延续苏州水乡韵味,既严控规划刚性,又增加了创作弹性。规划时,确定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工业、后商住”的开发次序,实施“责任规划师制度”,保障了执行与落实。这充分说明,依照科学的方法进行规划,把规划当作法则来敬畏,规划科学就能创造最大的效益。
园区作为“小城市”依赖规划,城市是规模庞大的聚合体,更需要科学规划。有的城市守矩得法,老城区保护得当、新城区活力四射,老百姓安居乐业;有的城市则出现了明显的规划不当,比如把地铁站建在永久基本农田中、公园“养而不开”等,遭到质疑与批评。对比正反两方面案例,有没有在规划的高度、深度、精度上下苦功做实功,有没有为未来发展留下足够空间,有没有注重让百姓从规划建设中得到真实惠,有没有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直接体现在城市的整体面貌上,影响到市民对城市的满意度。
在城市治理中,如何运用这种科学、严谨的精神,让科学规划创造最大效益,同样值得我们思考。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管好了美如画,管不好乱如麻”。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多规合一”改革的不断深入,多数城市的空间规划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城建水平进步明显。不过城市建得好,治理也得跟得上,不能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重表面轻内涵。如果城市建设过度占用土地和水资源,破坏传统城乡风貌,或者管理粗放,基层治理能力薄弱,面对突发事件时措手不及、手段简单粗暴,就会影响城市的功能。
一些城市治理现代化能力不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前瞻性与连贯性,缺少科学长远的治理规划,哪里出了问题补救哪里。若只顾着“埋头”解决眼前问题,没有“抬头”从利长远的角度提前谋划,就会疲于应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
城市治理也要向科学规划要“最大效益”。有利于推进城市治理的科学规划从何而来?一方面要注重从宏观层面进行战略研究,把人民城市理念落到实处,统筹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顺应低碳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无废城市、智慧城市要求,拿出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尊重人民群众意愿的科学规划。另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到发展带来的变化,给规划在时间和空间上适当“留白”,做到一次规划、分批开发、环环相扣。在总的原则和框架下,可根据需要适当修编,既保持定力,又与时俱进。从推进城市旧城和老旧小区改造,到加强防洪排涝、抗震应急、公共卫生、地下管网、停车场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再到提升托幼、养老、家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以科学规划指导、服务城市治理,推动各部门形成合力,才能做出无愧人民、无愧历史的成绩。(袁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