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7、8月份长江流域进入主汛期,要全面落实防汛救灾主体责任,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各项应对准备工作。
安全发展,人民至上。防汛救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大局,容不得任何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灾害无情,各地各部门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迎难而上、全力以赴,从严从实落实防汛救灾各项措施,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要求落到实处,团结带领群众凝聚起同舟共济、守护家园的磅礴力量。
“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是防汛救灾的重要经验。未雨绸缪才能临危不惧,主动出击也是最好的防御。在防汛工作中,要针对最不利、最复杂的情况,做好最坏的打算和最充分的准备,不断细化完善预案推演、做好应急人员物资储备、开展避险知识普及等,固强补弱,查缺堵漏,有备无患,确保关键时刻物资调得出、措施用得上、人员撤得快。夜间强降雨和强台风期间,既要“敲门叫醒”,更要“应声答道”,做到不少一户、不漏一人。
落实责任贵在敢于担当。防汛救灾是一场大战大考,来不得丝毫松懈。各级党委、政府要以“人命大于天、救灾不过夜”的紧迫感,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子弹上膛、箭在弦上”的责任感,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战时状态、顽强斗志、务实作风投入防汛救灾,做到哪里有危险、哪里最艰苦、哪里灾情最严重、哪里群众最需要,就出现在哪里、战斗在哪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防汛救灾一线高高飘扬。
强化责任落实,归根到底是要保障安全、减少损失。近期,我国局部强对流、强降雨天气多发,防汛救灾形势不容乐观。相关部门要持续推进隐患排查整改,做到汛期不完、排查不停,隐患不除、整改不止;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认真做好受灾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出台有针对性的举措,多办雪中送炭、扶危济困的好事实事。严明防汛“战时”纪律,坚决反对搞形式化、套路化、表面化那一套,对履职不力,敷衍塞责的“躺平式”干部,严肃处理不手软。
汛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各地各部门要把防汛救灾作为天大的事,枕戈待旦、压实责任、拧紧链条,畅通应急响应“最后一公里”,筑牢防汛救灾“铜墙铁壁”,不断夯实防汛救灾各项基础工作,确保江河安澜、城乡安全、人民安康。(尹贵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