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新安小学15名革命师生从淮安出发,踏上了宣传抗日救亡的征途。如今,淮安市新安小学的一群“小好汉”讲解员活跃在新旅纪念馆,“小先生”有模有样站上三尺讲台。他们到工厂进行社会调查,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去田园乡村看禾苗生长,“新旅精神”悄悄融进了孩子们的校内校外“课堂”。这正是当地用好用活红色资源,着力打造青少年思政教育高地的缩影。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淮安是著名革命老区和新安旅行团出发地。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有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等176处革命遗址遗迹,更有讲不完的红色故事。一座革命纪念馆就是一个红色基因库,一个红色故事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红色也是新时代大思政课的鲜亮底色。在思政课中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有助于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帮助他们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蕴含的时代价值和思想内涵,让青少年在聆听故事、走进历史中激发情感认同、激活红色基因,这是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增强思政课吸引力的有效路径,也是助力青年与时代双向奔赴,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
纵观各地,有的利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引导学生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参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整理和研究。有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指导学生制作红色文化微课、微视频等,大力营造“研习传播+沉浸体验”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增强红色文化育人的感染性。还有的开展田野调查、理论宣讲、科普和专业培训讲座,引导青年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用好“红色教材”,讲好大思政课,既要善于用好“小切口”,也要善用“大资源”。不久前,中共一大纪念馆带着馆藏珍贵文物藏品,走进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浦东新世界实验小学,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景式教学”,打破时空隔阂,极大增强了思政课的感染力、吸引力,让孩子们把红色革命故事铭记在心里。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既要注重知识传授,也要加强情感培育、价值引领。既要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注重“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相协调,也要做到学校、家庭、社会齐心协力、同频共振。总之,要讲深讲透讲活红色文化“大思政课”,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变成青年的自觉追求,让他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尹贵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