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麦浪遍地黄,颗粒归仓丰收忙。从长江之滨到黄河两岸,从潼关到山海关,我国夏粮主产区陆续迎来收获。正是“三夏”大忙时节,但却是“只见农机不见人”,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金黄的麦子正颗粒归仓。
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是关键。有些地方给“铁疙瘩”装上了“活脑袋”,在手机的App里远程按下启动按钮,无人驾驶收割机便可以自动进入到全自动收割的状态,沿着规划好的路径开进“无人农场”,智能“吞”麦、精确“吐”粒。精准合理地来规划无人收割机作业路径,有效避免漏割、重割及转弯处的碾轧,实现粮食减损增效。相较于传统小麦机械化收获方式来讲,无人收割机具有省工、减损、提效、降耗四大优势。夏收用上高科技,“酷”“炫”又“震撼”,农民摆脱“一腿泥”。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各地积极探索粮食生产无人农场模式,“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田间地头激发出澎湃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越来越多基于北斗的收割机投入到了“三夏”作业中。奔腾的联合收割机驰骋在金色田野里,颗粒归仓;巨大的秸秆拢草机和打捆机在收割完毕的麦田里,隆隆作响;北斗导航系统、AI智能算法……各种“黑科技”在田间地头轮番上演,一幅幅“科技农耕图”在广袤田间铺展开来。科技创新助力现代农业,也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让夏粮丰收成色更亮眼、根基更牢靠。
从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挥镰割麦,到农机“长眼睛”“装大脑”,农业生产正由“汗水农业”朝“智慧农业”加速转变,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为粮食生产注入新动力。我们看到的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的生动体现,背后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稳步推进,是农业科技的保驾护航。看田野上的丰收与希望,当从“增”“减”之中发掘更多耕耘的深意。增的是机器,减的是人力,一“增”一“减”之间,更是筑牢农业现代化的根基。
科技当家,地力生金。夏粮丰收展现出了端稳“中国饭碗”的“底气”,蕴藏着“干活挑着金扁担”的农业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近年来,物联网、卫星定位、智能控制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一大批自带“黑科技”的先进农机具和农业新模式在得到广泛应用,让人们近距离感受到了现代农业“智慧种地”的全过程,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了“藏粮于地”的丰收沃土。
夏管大忙时节,全年丰收有望。夏粮归仓,秋粮初长,大地再次种下丰收的希望。期待中国农业科技的翅膀越来越硬,让丰收成色更亮眼,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陈语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