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一词,最近很热。5月28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的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落下帷幕,东数西算、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热点议题进一步引发人们对创新的热议;同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从上海虹桥飞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挥毫天际,首航成功;进入6月,奥秘太空传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将于6月4日返回的消息,中国航天事业在接力奔跑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近期,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总的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将完成“登、巡、采、研、回”等多重任务,形成独立自主的载人月球探测能力……
不论是在数字领域的遨游,还是向浩瀚宇宙的探索,或者是不同行业领域对未来的探索钻研,实现更多“从0到1”的新突破,今天的中国,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创新带来的“科技范”“未来感”正在不断打开着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场景,激发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爱国之情、拼搏豪情。
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创新是关键命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科技自立自强的篇章中,创新之笔浓墨重彩——最长的跨海大桥、最大的5G网络、最先进的高速铁路、最远程的量子通信,更薄的“手撕钢”、更远的光学“千里眼”、更重的大锻件焊接、更快的高速磁浮交通,科技创新不断标注着我国发展的新高度,一个个响当当的“国家名片”全新呈现。科技创新的生动缩影,深刻启示着我们: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深耕创新、科技腾飞、自立自强,创新是决胜于未来的关键引擎。我们靠创新“发家”,也必然要靠创新“守家”。如今的世界,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全球创新版图、全球经济结构加快重构。奔跑在奋发有为的赛道上,创新是决定能否长跑、远跑、领跑的关键要素。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我们要瞄准世界前沿、科技短板、未来潜力,把创新作为关键抓手抓牢抓实,下好“先手棋”,练就“杀手锏”,跑稳“接力赛”,牵住“牛鼻子”,实现科技创新更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新突破,在勇闯“无人区”中刻画科技创新的中国高度、中国深度。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创新之道,重在得人。创新动力强,离不开人才这个第一资源。这些年来,党中央一揽子政策举措聚焦为科技人才减负、搭台、护航,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科技评价体系更加完善,科研人员的获得感满满;各地方各领域积极打造“身怀绝技”的“科技王牌军”,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破冰”,有力推动科技创新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相互衔接,促进科技创新“沿途下蛋”,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脉络分外鲜明。实践一再证明,让科研人员真正“静”下来,让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真正“融”起来,创新的动力才能更加有效释放出来。
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时间紧迫,时不我待。各地尤须认清,不创新就是退,慢创新亦是退。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只有勇当创新“开路先锋”,才能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