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地评线】紫金e评:千帆竞发勇进者胜,让科技强国乐章嘹亮
2023-03-01 11:22: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空间站开启长期有人驻留时代,探日卫星“夸父一号”发射成功并发布首批科学图像,“巅峰使命”综合科考首次在珠峰峰顶实施,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济南一号”成功发射……过去一年,在全体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创新捷报频传,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11位,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开启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新阶段。

科技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将科技创新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数十年如一日”的共同努力下,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

高度重视跑出“加速度”,涌现科技创新累累硕果。全社会研发经费居世界第二位,科技人才队伍稳居世界第一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2021年时达到33万家……我国科技创新的日新月异和突飞猛进源自持续优化的政策支持、真金白银的投入、锐意改革的力度。超级计算、高速铁路、智能电网、第四代核电、特高压输电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5G研发和应用场景深度拓展,人工智能发展的中国特色生态初步建立;在大算力和超级计算的支撑下,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一批智能城市、智能工厂、智能医疗和智能交通等正在形成规模……无论是面向高精尖领域,还是服务民生大局,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奔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潮头。

攀登科技事业“新高峰”,持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科研事业的长足发展与巨大进步离不开科技人才苦心孤诣、精益求精的可贵品质与探索精神。中国科技创新的硕果累累,不仅得益于壮硕发达的人才根系,也得益于强健有力的精神根系。从“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的钱学森,到“为祖国隐姓埋名28年,贡献全部才智和精力”的邓稼先,再到“为让中国人吃饱饭而奋斗”的袁隆平……一批批科研工作者以“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拼搏姿态敢蹚“涉险滩”,实现了我国诸多科技领域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的“深层蝶变”。迈上新征程,科技人才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培养科技团队吃苦耐劳的精神,把科研创新做进人民心坎里,不断攀登科技事业高峰。

与时俱进按下“快进键”,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开放合作是一条必由路。关起门来搞科技创新是不行的,一定要把握当代科技创新发展的特点,着力解决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形成了以国际科创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引领,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为辐射带动,以区域创新平台为基础支撑的创新格局。如:在安徽,大科学装置建设进入快车道,目前建成、在建、预研11个大科学装置,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并形成集群发展态势;在江苏,生物医药、第三代半导体等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相继落户,29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呈现体系化和特色化发展态势……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共同推进基础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塑造科技向善理念,完善全球科技治理,更好增进人类福祉。资料显示,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十年上升了22位,是世界各国中唯一持续快速上升的国家。

科技创新大潮澎湃,千帆竞发勇进者胜。科技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如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只要我们持续对科技创新给予最大支持,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把科技报国作为奋斗方式,不断书写新时代科技报国新篇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路小阳)

标签:
责编:孔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