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日前公布。在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专门章节中,出现“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的表述。一只不起眼的小蚯蚓,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里,意味着国家更加重视耕地的生物特性、农业发展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以及在生态治理方面更加精准和细化。
与哺乳动物相比,蚯蚓不过是一种很不起眼的“低等动物”。别看它“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是土壤生态系统重要物种之一,在土壤改良、物质循环、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功能,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生物耕耘者”“土壤卫士”。在民间,蚯蚓被称作“地龙”,传统医学认为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也正因如此,野生蚯蚓成为许多利欲熏心者的捕猎目标,“蚯蚓捕捉机”“地龙仪”等的发明更助推了滥捕行为,“灭绝式”的捕捉导致蚯蚓数量急剧下降。
野生蚯蚓数量剧减对于土壤的损害有可能是灾难性的。作为一种生存在土壤中的动物,它们在土壤中将大量的枯枝落叶混合到下面的土壤层中,加速有机物分解、增加植物养分释放;它们还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部分,农田里一旦失去蚯蚓,不仅会导致土壤板结化等问题,还会使生态系统失衡;它们还是重要的土壤质量指示生物,一片田地中蚯蚓种类多不多、数量规模是否合理,可以反映出该片农田耕地质量和生态质量;另外,在进行土壤调查时,单位面积的蚯蚓数量也是重要统计指标。小蚯蚓蕴含“大能量”,才让它成为了土壤健康的“大明星”。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等相继出台政策,禁止对野生蚯蚓的滥捕行为。江苏、浙江、海南等地也先后把“蚯蚓捕捉机”“地龙仪”列为禁用猎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全方位”,就是要求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要兼顾农田设施、生态资源等所有相关要素。端稳自己的饭碗,就要守护好有限的农田;守护耕地就要维护好农田生态,维护好土地健康;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正是维护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务实举措,这也正是中央一号文件里一只“小蚯蚓”带来的启示。(胡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