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近日印发的《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若干政策措施》中明确,要着力恢复和提振消费。假日消费向来是观察经济活力和态势的一个窗口,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试金石”。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江苏全省共接待国内游客4135.01万人次,同比增长21.8%,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121.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2.29亿元,同比增长20.6%,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100.6%。这些大幅“飘红”的数据,折射出“假日经济”市场的广阔空间,呈现出经济热潮涌动、活力四射的喜人局面。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假日经济作为释放内需潜力的重要路径之一,一直被寄予了更多期待。而今年春节假日经济的火爆,也引发各地对假日经济的进一步重视。但正如有专家所分析的,眼下假日经济的异常火爆,与疫情形势变化密切相关,与人们生活状态的短时期变化有关。而随着市场从节日火爆逐步走入常态,如何抓住假日经济这个“新引擎”,确实需要各地在“高质量”上动脑筋、下功夫、做文章,让假日经济真正驶入一片“蓝海”。
抓住假日经济“新引擎”,规范市场秩序迫在眉睫。一到长假,交通拥堵、景区人满为患、酒店住宿一房难求等现象广受诟病。这在今年春节长假中也有所反映。面对种种痛点和难点,尽快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就显得十分重要。这需要各地持续优化消费软硬件环境,倡导诚信经营,提高商品服务供给能力,建立健全综合监管机制,维护消费者权益,营造优质文旅消费市场“暖环境”。
抓住假日经济“新引擎”,提升服务质量是竞争比拼的焦点。在旅游业整体转型发展趋势下,人们旅游的目的开始更多地注重以服务品质为主的旅游体验。因此,要优化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推动公共服务设施提档升级,旅游景区也应由片面注重经济效益向兼顾社会效益转变,学会“算长远账”,而不是目光短浅地做“一锤子买卖”,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经济效益也定能得到保证。
抓住假日经济“新引擎”,拓展新增长点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市场不断发展,消费需求由注重观光向兼顾观光与休闲度假转变。春节假期,除了传统的旅游景区外,养生乡村游、科普工业游、红色初心游、文博展览游、古镇非遗游等休闲度假产品也备受游客青睐。聚焦消费新需求,在品质和特色方面下功夫,依托地方特色和资源禀赋,不断探索创新新业态、新产品,则能不断激发旅游市场的更大活力。
假日经济无疑是一场盛宴,可以点燃市场的“烟火气”,带动“吃住行,游购娱,产供销”协同发展,氤氲着消费信心、市场主体活力,彰显着经济韧性。抓住假日经济“新引擎”,也定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