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和提升产量有效的突破口,必须抓准关键环节,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打好种业翻身仗。
粮安天下,种为粮先。“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反过来说,一粒种子也可以成为威胁。近年来,我国现代种业“芯片”不断创新突破,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95%以上,实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种业发展基础仍不牢固。例如玉米育种水平有待提高,功能性水稻研究刚刚起步,部分蔬菜品种依赖洋种子,产品竞争力弱等问题。因此,作为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我们保障种源自主可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粮食安全这根弦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绷得更紧。
打好种业翻身仗,种质资源是基础。现如今,从超级稻到节水抗旱小麦,优良品种的抗病虫、产量高的良种带来的丰产优势明显,正是一个个重大种业标志性成果,为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提供了坚实支撑。农业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事关种业振兴全局。没有种质资源作基础,再先进的育种技术和保障条件,也不能凭空育出新的品种。去年以来,我国启动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超2万份,建设并投入试运行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加快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既加强资源保护,也为种业振兴吹响号角。
种业要振兴,关键靠创新。要坚持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两条腿走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种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种业科技就要自立自强。从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到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从加快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到实行“揭榜挂帅”“部省联动”等制度,从开展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试点到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聚焦种业创新,集中力量增优势、补短板、破难题,我国正一步步解锁粮食安全的“密码”,奋力推动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
不久前,农业农村部印发《国家育种联合攻关总体方案》,提出到2030年,在品种培育上,选育推广一批突破性新品种,主要粮食和畜禽品种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企业发展上,形成一批航母型领军企业、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企业、专业化服务平台企业;在创新水平上,建立规模化、协同化、智能化现代育种新模式。可以看到,种业问题的核心既有产业问题,又有科技问题,也有机制问题。我国要从种业大国迈向种业强国,必须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有效化解“卡脖子”风险。这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等不得也急不得,惟有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文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