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学习困难门诊”引发广泛关注。某儿科医院开设“学习困难门诊”的消息一度登上热搜,不少媒体也争相报道,甚至还衍生出“学渣秒变学霸”的论断。
据专家观点,学习困难也称学习不良或学习障碍,指智力正常儿童在阅读、书写、拼字、表达、计算等方面的基本心理过程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特殊性障碍。“学习困难门诊”就是针对青少年的这类问题而专门开设的门诊。实际上,不少儿童医院也都开设了“学习困难门诊”,并也一度引发热议。
很显然,医生眼中的学习困难和家长眼中的学习困难,并不是一个概念。医生是从医学的角度来客观分析判断,而家长们则更多的是从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方面来给孩子“贴标签”。
从科学的角度去看,如果孩子因为患有多动症或者其他一些影响学习的疾病,本着早发现早治疗的医疗原则,“学习困难门诊”确实能帮助解决问题。但因为孩子成绩不理想,而盲目去看这样的门诊,甚至寄希望通过这样的门诊来达到“学渣秒变学霸”的神奇疗效,则显然是走入了误区。
从盲目上各类补习班,到盲目求诊医院门诊,“学习困难门诊”的爆火,充分说明了家长对教育的焦虑依然存在。过分看重考试成绩,显然是需要持续纠偏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教育观念。
当然,天下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关注孩子学习成绩也无可厚非。但相比一纸试卷,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显然更加重要。倘若给孩子贴上“学习困难”的标签,甚至让孩子误以为自己患了学习困难的病,则反而会加剧孩子心理压力,难免还会让一些孩子从此找到不刻苦、不努力的借口。这就走入另一条歧途了。
每个孩子都是家庭未来,所谓“学霸”“学渣”,都是片面的衡量标准。要知道,在无限可能的新时代,各行各业都出精英,人人皆可出彩。(苑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