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党员干部应树牢群众观点,以“爱民”为工作理念,以“乐民”为行动路线,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赶考姿态答好时代考卷。
“爱民”是思想先导,传递的是始终不渝的赤子情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纵观百年党史,我们党始终把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湖南沙洲村的“半条被子”到陕西梁家河的“知青岁月”,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用行动凝结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成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关键所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人民对党员干部的信任更多、期盼更高,唯有把人民“置顶”,保持爱民之心、怀揣忧民之意,不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形,都站在人民的角度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对群众的安危冷暖“时时放心不下”,像爱自己父母那样爱百姓,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课题,做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乐民”是行动指南,检验的是为民服务的实践成效。“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三进下党”,把宁德市这条最远最难的路走了一遍又一遍,提出“四下基层”制度,推动下党走上致富路,当地群众生活水平实现新跃升。“三进下党”的故事启示我们,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既要心中有民,更要行之为民。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找准群众实实在在的需求、紧迫急迫的诉求,周全考虑群众的意愿、想法、情绪,把群众“表情包”作为办实事的“风向标”,以更精准的投放、更贴心的服务,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努力让群众的“咧嘴笑”越来越多、“撇嘴怨”越来越少。
爱民乐民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把基层一线作为终生“学校”,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常进群众门、常坐小板凳、常拉家常事,善于从民意闲谈中厘清工作思路、从吐槽抱怨中找到改进方向,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特色做法和新鲜经验,以此为养分练就“真功夫”、增长“硬本领”。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既要有一年干成几件事的冲劲,用心用情办好群众身边“关键小事”、日常琐事,又要有几年干成一件事的韧劲,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带领人民群众共谱新篇章、一起向未来。
(郭旭、汪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