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报道,目前全国每年培育高素质农民80万人,其中种粮大户17万人。高素质农民队伍中,超六成为规模经营农户,五成以上实现了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生产,一半以上加入了合作社或与农业企业建立了产业链接。越来越多的高素质农民涌现在广袤田野。
人才支撑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培养高素质农民是关键中的关键。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今年将紧密围绕稳粮保供,以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重点面向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和种养大户,统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种养加能手技能培训等行动,大力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
受益于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当前农业发展已经进入机械化、智慧型新阶段。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各种先进农业机械的普及,让如今的农业生产人力投入不断减少。但是,越是前端无人,越需要后端有“高”人。这些“高”人就是熟悉农业生产规律、熟练运用各种现代生产装备、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只有越来越多这样高素质的农民投身农业、投入粮食生产,农业才能成为有奔头的产业,粮食安全也才更有保障。
当前我国农村高素质农民队伍的发展,依然面临着农民老龄化、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相关培训机制尚不健全等因素制约,迫切需要从供需两端发力,创设有利于高素质农民队伍发展壮大的政策环境,建立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培育机制,尽快提升高素质农民的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进一步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智力基础。
需要看到的是,高素质农民的培育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磨炼与锻造。在加快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乡村普及的同时,各方合力搭建好培育平台,进一步扩大培育覆盖面。同时,各类培训应当充分尊重农民的需求,采用灵活培训方式,延伸培训服务,提升培训效果。
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让更多的农民实现一技在身、一证在手、一条致富路在脚下铺就。
(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