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致贺信。习近平主席强调,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中国积极响应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倡议,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挖掘其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等方面价值,助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农业文化遗产是传统农耕文明的宝贵结晶,兼具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样性文化遗产特征,被誉为“关乎人类未来”的遗产珍存。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孕育出众多闪亮的农业文化遗产,同时也十分注重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02年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倡议,中国一直积极响应倡议,并且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之路,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65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占据18项,数量位居全球首位,同时还是世界上第一个开展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认定的国家。通过科学的保护与利用,中国不仅用农业文化遗产留根铸魂、造福群众,还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在兼顾保护与利用中激发农业文化遗产时代活力。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目的就是将传统农业文明以活态形式留存并传承下去,为人类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借鉴。与各类文化遗产一样,保护是前提,没有保护就没有发展的基础,利用则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束之高阁、藏于院馆,并不能给农业文化遗产带来新生。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要妥善处理好与城乡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摸清农业文化遗产“底数”,建立起完善全面的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库和数据库;另一方面要擦亮“金字招牌”,提高农业文化遗产的辨识度,推动农业文化遗产加快经济价值转换,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全局,促进与文化旅游、农业产业等业态融合,打造出活力强、口碑好、前景广的农业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品牌,不断扩大农业文化遗产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在推动转型与升级中实现农业文化遗产多元转化。农业文化遗产具有超越时间的重要价值和强大生命力,对于传承中华农耕文化精华、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需要充分发挥其在文化传承、农产品供给、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多元化功能,提升其复合型价值。要在坚持保护利用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做深以农业文化遗产为核心的产业链,支持和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参与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标准化生产、精深度加工、链条式建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如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般,在留住历史记忆与开发现代价值中达到更高境界。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要坚持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作出更多的“中国贡献”、展现更大的“中国担当”,推动农业文化遗产在系统性保护和可持续性开发中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提供充沛动力。(胡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