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组建用人单位线上邀约专班,坚持每天12个小时不间断联系用人单位,抢占就业市场先机;中国人民大学开展“云上办理”,校园封闭管理期间开通就业手续电子签章业务……近日,为统筹疫情防控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各地政府强化使命担当,高校创新工作模式,全力开拓就业渠道,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创造条件。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事关千家万户幸福,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稳就业重中之重。无论是就业岗位持续减少的宏观经济形势,还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持续增加的就业形势,都面临不小压力,千方百计打好稳就业这场硬仗,想方设法打破就业即失业的困境,深入挖掘和拓展就业新空间,努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已经成为当前最重要的民生大事。
以“不断链”助企减负“奠基”。稳企业就是稳就业,今年稳就业任务之所以如此艰巨,企业“负重前行”是重要影响因素。要想稳就业,必然需要在稳企业上下真功、用长功。立足“应急”,要进一步为企业“减负”,将各种减税降费、保价稳供、降低融资成本等惠企政策落实到位,卸下企业发展的“包袱”,打通企业发展的“血脉”,提振企业发展的信心,以政府服务的“加法”换来市场活力的“乘法”。统筹“谋远”,要善于转危为机,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运用“数字化+”等模式,大力支持和引导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帮助更多的企业克服“阵痛”冲破阴霾,迎来发展的新空间,创造更多有利于发挥青年群体智力优势的知识型技术型岗位。
以“不断档”岗位扩容“开源”。拓展就业岗位,是解决就业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在产业链充分吸纳就业的基础上,可以“向下”开发基层就业岗位,通过“三支一扶”“特岗计划”“西部计划”等方式,引导广大毕业生把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结合起来,选择基层、服务基层,在就业中更好实现自我价值。通过“向内”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积极支持和鼓励毕业生燃起创业的“小火苗”,“手把手”强化创业培训、“全流程”护航创业孵化、“全方位”配套创业政策,以创业解决就业。此外,“向前”开启新职业新赛道,主动将目光聚焦到直播行业、电商网购、线上服务、平台配送等领域,鼓励新业态企业增岗拓岗,帮助毕业生在数字化浪潮中“踏浪前行”,以灵活就业实现高质量就业。
以“不断线”就业服务“暖心”。解决庞大基数的毕业生就业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聚焦毕业离校后仍未就业的毕业生群体,给予更多的暖心服务。要摸清底数,建立毕业生基本信息、求职意向、服务需求等台账,主动对接,做好就业指导,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引导毕业生保持理性健康的求职心态,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做好就业帮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岗位推介、见习机会,帮助毕业生先提能再就业、先就业再择业。同时,着力关注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残疾等有特殊困难的未就业毕业生,畅通学校与家乡的信息沟通,做好跟踪帮扶,化解生活之困,破解就业之难。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发展和家庭幸福的“主力军”。聚焦“主力军”,勠力同心保民生,同向而行稳就业,千方百计解决毕业生就业之难,坚决打好稳就业这场硬仗,必将为国家发展提供“人才池”、家庭幸福提供“顶梁柱”。(李苔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