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地评线】紫金e评:在保护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2-06-11 09:01: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保护历史文物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丰富多彩的活动再次提醒我们,对于老祖宗留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在保护中进一步加大传承弘扬力度。

这无疑是一组令人羡慕的数据:目前中国已有56个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认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68名。全国有14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487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6819个中国传统村落,划定1065片历史文化街区,确定5.41万处历史建筑。全国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国有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革命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超过1600家……用“灿若星辰”来形容绝非夸张。

更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融入时代、走进生活,不断赋予经济社会的发展,持续增进人民的家国情怀。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已早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需要提醒的是,保护文物,并不是让其深藏在大山里、静默在博物馆中,更要从保护静态为主的遗产,变成保护更多活态、动态的遗产。越来越多的人都在期盼,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能活起来,都能走进更多人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

让文物真正活起来,已有越来越多的成功实践。2018年新年伊始,一档名为《如果国宝会说话》的纪录片在朋友圈刷屏。伴着“你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的开场白,“高冷”的文物在人们眼中变得可亲可爱。舞蹈《只此青绿》火出了圈,它不仅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达,还有以传统文化为底色的创新,并将北宋天才少年王希孟的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带入到现代。敦煌研究院在新媒体平台开发推出《敦煌岁时节令》,让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碰撞出别样的火花,为敦煌莫高窟一千六百五十多年延续与弘扬打开了又一重“方便之门”……用文物讲文化,用文物梳理文明,文物不仅“活起来”,而且“火起来”!

眼下,被激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一步步更深入地走进我们的生活,让文化自信变得可知可感,让文化遗产殿堂成为润泽无声的课堂。非遗活动进校园、非遗知识进教材、非遗传承人上讲台,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正在慢慢形成。在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名单中,江苏就有108所学校,涉及昆曲、柳琴戏、蓝印花布、紫砂陶艺等76种文化元素。正是这样坚持不懈的传帮带,让我们的灿烂文化完整的、真实的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有过去,才会有未来。当我们沿着过去的脉络去发掘历史、保护文物,并更加注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就一定会愈发澎湃激昂。(张妍妍)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