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
触摸时光、粽叶飘香,防病除瘟、祭奠屈原……端午文化的“基因序列”深深刻印在中华文脉之中,绵延2000多年,传承至今、历久弥新。端午文化不仅在中国传承,更“圈粉”世界。在上海,侨界举办多个线上活动,延续漂洋过海的粽香,传递悠远绵长的端午文化韵味;在英国,第八届“全英中华端午龙舟会”拉开序幕,龙舟竞渡赛呈现文化的精彩;在西班牙、匈牙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华侨华人通过举办赛龙舟等活动,将过端午、划龙舟、舞龙舞狮等中国传统习俗带到海外……与“粽”不同,价值同向,人们以不同的形式感受传统文化,传承家国情怀。
端午节,五彩绳长长,在传承中感悟中华文脉绵延的魅力。寻根溯源,端午文化如同磁针“指南”,一一指向纪念中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千百年来,屈原已成为我国文化“富矿”里的一个独特精神标识。探索屈原与端午的故事,对于我们感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公元前278年端午,屈原在汨罗江畔投江殉国。爱国,是端午文化的关键内核。端午祭祀屈原,体现的是人们对爱国情怀的共同价值追求,彰显的是爱国入世情怀。穿越“时光隧道”,端午已成为一个深深扎根中华儿女心中的独特文化“符号”,流淌在心田经久澎湃的朴素情感之一。这情感,就是炽热的爱国情。也正因此,即便华人华侨跨洋远行,亦不忘爱国初心,把端午文化脉搏延伸到海外,“圈粉”世界无数。
端午节,粽香飘四海,感悟中华文脉的世界“共情”。端午节是中国传统四大节日之一,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中国端午文化与世界共享、美美与共。在日本,端午节也有吃粽子的习俗;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端午“娘惹粽”深受人们喜爱;在越南,端午节是“杀虫节”,与中国寄托的端午防病除瘟情感“异曲同工”……如今的端午节,已经“粽”横四海,中华文化与世界共享。即便与“粽”不同,但追求美好、向上向善的朴素情感一致。端午文化走向世界,维系全世界华人共有的精神纽带,带动更多国家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不断增添精神滋养、精神力量,本身就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最鲜活呈现。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地域广阔,56个民族“百花齐放”。感悟端午习俗,特色各异。端午来临,水族举行赛马活动,彝族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菖蒲和艾叶,人们盛情参加摔跤、跑马、斗牛、斗羊、跳舞等娱乐活动;纳西族则有家家吃糖枣糯米饭,喝雄黄酒的习俗;对客家人来说,端午节是他们一年一度的“粽子节”“五月节”,除了包粽子、赛龙舟等传统习俗之外,家家户户都洒扫庭除,以葛藤、菖蒲、艾叶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以避邪避祸……千变万化、千条万条,都是端午文化传承千年沉淀的精髓。落脚到每个人心目中,都是对美好未来的寄托和表达,都是文化自信的生动呈现。
中国传统文化漂洋出海,沟通世界情感,这些美好习俗都是打开“心门”的金钥匙。世界同在“地球村”里,仰望苍穹,浩瀚星辰美美与共。纪念屈原,不仅可以吃粽子,还可以遥望火星。2000多年前,屈原在诗歌《天问》中发问浩瀚苍穹。如今,“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神十四”飞船一飞冲天,开启“中国红”遨游浩瀚苍穹新征程。文脉绵延,世界与共,精神共托。(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