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以“善作为”远离“乱作为”
2021-12-28 17:3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一些颇具规模实力的民营企业,近来遭遇经营困难甚至面临生存考验。总结教训,专家们普遍认为其中固然有市场竞争变化等外界原因,但企业家自身决策失误导致的乱作为才是问题的关键。未经科学论证、审慎决策的乱作为,对一个企业来说意味着巨大风险,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来说也同样如此。

近年来,一些地方急于上大项目出成绩,试图通过个别大项目带动迅速实现经济赶超,轻率决策、仓促上马。结果非但没有“一口吃成个胖子”,反倒被“精心包装”过的甚至本身就是一场“赌局”或“骗局”的所谓大项目拖入泥潭,给地方经济背负上沉重的负担。这方面的教训更加令人痛心。眼下,全省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已圆满完成,我们在期待“新班子要有新气象,新征程要有新作为”的同时,也要警示最大限度避免“乱作为”,特别是要防止因“担当作为”失误而造成“乱作为”。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指出领导干部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三严三实”,坚决防止简单化、乱作为,坚决反对不担当、不作为。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着力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水平,谋发展要观大势、谋全局,解难题要敢担当、善作为,抓工作既要抓“大”也要“见”小。可以说,反对“乱作为”,强调“善作为”,已成为上下一致的共识。

如何才能有效地避免“乱作为”?如何才能用更多“善作为”让“乱作为”失去生存空间?

领导干部首先要成为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实事求是地说,许多“乱作为”,出发点也是当地领导干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良好愿望。但经济工作毕竟有其自身规律,仅有一腔愿望和如火干劲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来提高专业能力,并且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去谋划决策。譬如结构优化升级特别是发展新兴产业,盲目地你投我也投,都搞大手笔、铺大摊子,最后的结果只会是相互拼杀、铩羽而归。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领域各种新变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迅速,各种新事物新名词也不断涌现,领导干部只有做到真懂真明白,才能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

作决策不能一人拍脑袋,还要有完善的决策机制。其实,各地各部门都有集体决策的相关制度要求,规定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都必须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但毋庸讳言,在少数地方这些决策机制常常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某些“一把手”过于强势,但另一方面,监督约束乏力也不应被忽视。在这方面,一些民营企业决策失误的深刻教训就是一面镜子。这些经过市场拼杀而有幸做大的民企老板,常常习惯独断专行,听不得不同意见,最终往往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把决策机制完善好、落实好,对一个地方经济发展而言则更为关键。

领导干部还要多与专家学者交朋友,善用各方面的专业力量。现在,各地经济体量都已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水平,要推动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难度和压力不可轻视,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善作为”。随着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各领域专业分工更加细化,领导干部能力再强也不可能是“孙悟空”,所以更要谦虚谨慎,善用各方面“智库”的力量,多听听“不同意见”。其实,很多时候专家观点也是相互碰撞的,这些碰撞的观点所提供的视角,往往能让决策者更加辩证地去思考,更加审慎地去决策,从而最大限度地远离“乱作为”。

(耿联)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