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一种现象令人痛心:一些地方上项目、作决策,缺少严谨论证、科学决策,什么产业热、什么项目火,就盲目上马,急于求成,结果往往形成“产能过剩”,甚至“项目爆雷”,造成巨大损失,教训非常深刻!
其实,无论是发展新基建,还是投资半导体,还有推动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以及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特色小镇,乃至绿色“减碳”行动,都既要防止蛮干快上“一窝蜂”,又要防止虎头蛇尾“一阵风”。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地方重视是好事,但须警惕“火热背后的虚火旺盛”。分析起来,一些地方抱着抢抓国家政策红利和多报不吃亏的心态,盲目地被热情所左右,并不理解产业属性和行业规律,单纯利用行政手段来下指标、定任务,或超越现实基础、或不顾区域差距、或忽视环境效益,求多求快,求大求全,造成主要由行政力量推动的统一模式、一刀切行为和过度扩张。当条件不成熟的时候强行上项目后,人为提挡加速、急功近利,自然会造成“产能过剩”,最后必然会导致“供需新失衡”。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不断拓宽、形态不断升级,在市场、产业、科学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资本投入、安全生产、股市调控、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高风险、高技能特征显著。新形势下的发展,机遇之大前所未有,挑战之大也前所未有,遇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能靠老经验老办法解决。无论是分析形势还是作出决策,都需要领导干部下功夫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掌握新技能,不能满足于了解一点皮毛、知道一些概念。要自觉运用专业思维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既要遵循市场规律,积极运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用好“看不见的手”;又要履行好自身职责,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把该管的事管好、管到位,用好“看得见的手”,使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才能使素养和能力跟上时代节拍,成为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行家里手。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产能过剩、项目爆雷的背后,归根到底是发展理念的偏差、政绩观的错位,本质是一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表面的“数字业绩”来掩盖实际上的不作为、乱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再穿新鞋走老路,不能再走粗放型发展的路子,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自觉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领导干部要加强经济学知识、科技知识学习,特别是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政绩观,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慎重决策、慎重用权。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领导经济工作就要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决不能为了树立个人形象,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只有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不做盲目的“追风少年”,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既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做显功,也做潜功,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才能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真正业绩。(孙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