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1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以无我成大我,用生命赴使命,创造了诸多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作为年轻干部,应立志以身许国、奋斗报国,将科学家精神融入血脉,永葆拼劲、干劲、闯劲,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坚守“忠诚向党、矢志报国”的执着追求。 许身为天下,功勋泽人间。”神州将倾,狂澜待挽,钱学森、李四光、郭永怀等海外赤子不顾艰难险阻,毅然回到祖国怀抱,投身建设新中国的神圣事业。人间巨变,壮志正酬,袁隆平、屠呦呦、钟南山等新时代科学家穷尽毕生之力,为国家和社会作出重大贡献。年轻干部应从科学家矢志报国的赤子深情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将个人的价值实现与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统一起来,努力在个人的“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始终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
秉持“办就办好、干就干优”的工匠精神。“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科学的道路上从没有鲜花和掌声的陪伴,这是因为科研事业的发展并非“线性增长”,科技成果的产出呈现“脉动跳跃”。从“嫦娥”飞天到“蛟龙”入海,从“悟空”探秘到“墨子”传信,从“天眼”建成到“九章”问世……科技成果由零星到井喷,从量变到质变,靠的就是“青灯黄卷”的严谨考究和“十年一剑”的细致钻研。年轻干部应自觉向老一辈科学家看齐,积极投身基层“大熔炉”,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立“愚公志”,下“笨功夫”,弃“老套路”,离“舒适圈”,啃“硬骨头”,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恒心,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涵养“民之所盼、心之所向”的奉献情怀。“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是袁隆平的梦想,相对于古人“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独善其身,这是一种更高境界的浪漫。中华民族的伟大科学家,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不当“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封闭学者”,乐于到人民群众中去做“当代鲁班”和“大国工匠”。年轻干部应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情怀,贯彻“两在两同”核心理念,与人民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做群众的“主心骨”,当百姓的“知心人”,向着“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砥砺前行。凡事以群众“认可不认可、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做到说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闫静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