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闹闹的“双11”在11月1日凌晨开始了第一波付尾款,这象征着“双11”消费购物狂欢节正式吹响了“集结号”。每到“双11”,不少朋友一边喊“剁手”“吃土”,一边忍不住诱惑地清空购物车。据不完全统计,开售的第一个小时,就有超2600个品牌的成交额超过去年首日全天。
从更宏观层面而言,“双11”的火爆也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成色。有经济学家曾将“双11”看作经济发展的窗口,“就像港口的吞吐量之于工业时代可以作为一个国家经济的晴雨表”。放在当下看,“双11”的火爆,意味着中国经济仍具有强大韧性和活力。
消费潜力隐藏着增长动能,而网络购物则在消费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据统计,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91871亿元,同比增长18.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5042亿元,同比增长15.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6%。尤其是疫情之下,线下消费时有受限,线上消费更为人们的消费意愿提供了出口。正是因为消费意愿得以释放,才能为疫情之下的市场主体降低损失,也才能为疫情之后的经济复苏提供更多动能。
我国有14亿人口,是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在新的经济形势之下,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对于调整中国经济结构、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具有战略性意义。畅通国内大循环,就是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充分激发和释放中国的消费潜能。
不过这个“双11”,熬夜等付尾款、玩法复杂等情况成为了用户吐槽的焦点。其实,套路远不止这些,商家先涨后降,刻意混淆的“定金”与“订金”,分期消费高利息无提示,对消费者营销短信轰炸等套路层出不穷,这些网购乱象都拉低了网络购物的体验。消费者选择网购,最主要的还是看重“性价比”,网购有套路,损伤的是消费者对网购的体验感,扰乱的是公平合理的市场秩序。平台和监管部门应该多听听群众的吐槽,有针对性地解决用户痛点。只有放心的产品品质和良好的市场信用,才能留住客户,让“双11”的火爆延续更久。(韩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