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屡创新高,但一些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却遭遇“一箱难求”的烦恼。全球疫情此起彼伏,造成集装箱紧缺、运费大涨,甚至“箱比货贵”,让很多外贸企业“有单不敢接、出口不盈利”。
箱子为何如此“疯狂”?个中原因令人喜忧参半。喜的是,出口旺盛、“一箱难求”,正是中国“风景这边独好”的缩影。就我省来说,1至8月外贸进出口值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13.3%,其中外贸出口同比增长18.6%。疫情之下,这些沉甸甸的数字来之不易。忧的是,国际运力结构性失衡,是“箱源短缺”的直接原因。大量集装箱“有去无回”,导致全球供应链受到冲击,为我国外贸发展带来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正如疫情带来口罩产业的爆发,催生出一大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一样,如能顺势而为、积极作为,“疯狂的箱子”同样可以“关口”变“风口”,为相关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带来机遇。前不久召开的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指出,“高度关注国际供应链不稳固的问题,研究梳理堵点痛点难点,对可替代的要优化供应渠道、推行多元化,对暂时不可替代的要引导加强国际合作、争取成为利益共同体。”理解、领会、贯彻好这一精神,有助于既为外贸企业纾解“箱愁”,又能危中寻机、借势破局。
“一箱难求”,对集装箱生产企业来说,显然不是坏事。今年前7月,广东集装箱出口增长4.6倍。上海两家主力造箱企业,今年前8个月已累计出口新箱28.6万个,同比增长4倍以上。吴淞海关还推出新箱出口“申报即结关”模式,激励企业加速造箱。我省是航运大省,但受到港口类型等因素限制,在集装箱领域并不拔尖。面对集装箱的火爆及航运市场的新变化,我们应该把握机遇、加大马力,提升供应能力。当然,加大供应也得符合市场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一哄而上,应吸取“疯狂的熔喷布”教训,对于后续阶段回程箱量和新增箱量可能导致的运力过剩,要做好提前谋划,科学筹划,注意预防。
“疯狂的箱子”只是表象,本质原因还是物流运力不畅。“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增加灵活多样、更有韧性的运输选择,尤为重要。比如,我省四个设区市的中欧(亚)班列,就是一条大有可为的经贸新通道。南京港的龙潭港区铁路专用线,“港铁”无缝对接,能够大大提高集装箱生产作业效率;无锡开通了从铁路南站至上海洋山港“海铁”联运班列,带来大量货源、箱源、舱位等资源。这也是对省委全会“对可替代的要优化供应渠道、推行多元化”精神的具体落实。
从“疯狂的箱子”里找机遇,外贸企业要积极寻求“转身之道”。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支持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外贸新业态。相关数据显示,拥有自主品牌和渠道的外贸企业,在当前形势下具有明显优势。外贸企业应抓住机遇,练好“内功”,积极拓展品牌和销售渠道,增强对国内市场的吸引力和对国际市场风浪的抵御能力。长期来看,还应加强海外仓建设、培育大型国际物流企业、建设自主大型国际电商平台等,为跨境电商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如此,才能稳住“基本盘”,筑牢“压舱石”,展现“任尔山呼海啸,我自岿然不动”的实力与姿态。(陈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