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冷月印记)
江苏园博园,这座废弃露天矿山宕口里的城市“桃花源”,随着第十一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的举办而大放异彩,让人们惊叹矿坑也能成“金矿”,“疮口”也能变“窗口”。废弃矿山如何进行生态修复,南京实践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启发。
城市周边地区的废弃矿场与群众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成为生态修复的首要对象。在南京的实践中,我们明显能看出因材施策的改造理念,各处修复项目都结合自身需要,建设成公园、酒店、绿地、农田等不同形态。一些大型改造项目,获得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比如汤山矿坑公园,通过复绿和景观设计,建设成风景宜人的市民公园,一年接待游客约53万人、营收近千万元;浦口蜂巢酒店,利用废弃矿场的悬崖落差依山而建,为旅客带来新奇的居住体验,去年接待各类游客11.6万人次,实现营收3200万元。
生态修复,“开发式治理”的好处显而易见,但也应看到,不少城市周边的废弃矿山为数众多,改造时不可能千篇一律。城市里有一座矿坑酒店是新鲜,两座、三座就让人“见怪不怪”了;几处矿坑公园还能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处处矿坑公园难免让人觉得稀松平常。如果全部采用“大治理”的方式,不仅资金来源成问题,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到同质化竞争中,从而严重影响同类业态的盈利能力。
让城市周边几十处、上百处废弃矿山都能完成修复“再就业”,就需要城市管理者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处理好“大治理”与“小改造”的关系,把这些废弃矿山的未来同城市规划紧密联系起来,实现矿业、农业、林业、商业等多产业的有机结合。在南京的实践中,我们看到了不少“小治理”的成功案例。比如西岗街道桦墅村将矿山修复与土地复垦、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有机结合,打造出美丽乡村建设的经济增长点;六合团结砂矿,将开矿留下的深沟治理成景观水塘,并利用泵站灌溉新增农田。这些生态修复项目,论产值也许不如酒店、公园动辄数千万的营业收入来得惊艳,但它们适应能力强,可复制性更强。对多数废弃矿山而言,找准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以“小而美”“小而惠”的姿态进行有限修复,哪怕只是惠及一个村庄,也不失为一个优秀的改造修复方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要践行新发展理念、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废弃矿山经过生态修复,都可以成为一座座“宝山”。(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