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地评线】紫金e评:善办“办不成的事”
2021-04-28 09:5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杨 丽  
1
听新闻

继北京、山西运城、山东日照等地之后,最近,南京市栖霞区、玄武区政务服务中心也设立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专门解决企业和群众办理政务服务事项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受到群众欢迎。

从“不见面审批”到“一网通办”,从“最多跑一次”到“好差评”平台……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创新举措持续改进服务质量,取得很大成绩。群众普遍反映,过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少了,办事效率大大提升。尽管这样,还是有一些事项因为种种原因,成为一时办不了的“疑难杂症”,成为百姓想办而又一时办不了的事。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就是为了办好这些群众想办而又一时办不了的事。勇于设立这样的窗口,充分彰显有关部门的民本情怀和责任担当。不论这个窗口的实施效果如何,有关部门的态度和作为值得称道。

在大多数网友称赞的同时,也有网友对“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表现出一些担忧。他们认为,一些事情之所以“办不成”,无非几种情况:工作人员不作为,虚与委蛇,敷衍塞责;有的事项涉及多个部门,需要高位协调;有的事项是新兴事物,目前的政策没有明确说法;有的确属“疑难杂症”,办起来费时费力,需要集中多种政策和人力物力资源,等等。这些“办不成的事”,哪一件都不好办。既然在其他“窗口”都没办成,设立一个“办不成事”窗口就能办成?如果仅仅因为设立了一个窗口就能解决问题,那岂不是太简单了一点?

网友的担忧不无道理。确实,解决群众想办而又办不好的事,不能仅仅靠设立一个“窗口”,而要靠“窗口”背后的一系列作风、机制、政策等支撑。这种“支撑”包括:一心为民的宗旨意识,也就是作为有关部门,心中要有百姓,要能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要有创新的机制和得力的举措,有的“办不成的事”,涉及的部门广、政策多、问题深,办成这类事情,必须集中政策、集中资源、集中心力,否则,好心也可能办不成事,甚至可能办成坏事;要有解决问题的作风和能力,如果没有良好的作风,没有良好的执行力,没有打破梗阻的决心,“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最终也只能沦为一个“接线员”“二传手”,除了把百姓的问题接下来,并不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应该说,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一个显著的优势是让“办不成的事”成为一个“事”,成为引起有关部门甚至是地方主要领导关注的事。而一旦成为这样的“事”,问题的解决就能够吸引和集成更多更优资源,这也是人们对“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寄予厚望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值得指出的是,这样的事只能是“特事特办”,因为一旦正常的办事机制运行不畅、“办不成的事”越来越多,“特殊机制”就会因为不堪重负而效率递减。从根本上讲,办好百姓想办而办不成的事,运维好“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关键还是要集中心力在正常渠道、正常环节办好百姓的事,让“办不成的事”越来越少。

为民办实事,永远在路上。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正在各地深入开展。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努力为群众办实事。我们期待,有关部门能够以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为契机,多多聚焦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集中心力办好“办不成的事”,让群众有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杨 丽)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