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政府机关的官方回复文件,遭到不少网友吐槽。这份出自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人社局的文件,全文400余字中出现4个错别字:“我局康即针对您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一句中,“康即”应为“赓即”,意为随即;“祝您生活愉协江作顺心”接连出现两个错别字,“愉协”应为“愉快”,“江作”应为“工作”;更离谱的是,文件末尾落款单位的名字也写错,仪陇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中“人力”误写成“人为”,与红色公章明显不一致。
文件中的错别字,就好像是雪白衬衫上的黑墨,既刺眼又尴尬,更何况这份文件是带有致歉意味的回复。仪陇县人社局公布这份文件,是因为此前网友吐槽自己的遭遇,批评“人社局4楼档案领取职员上班迟到,态度恶劣,工作懒散”。涉事单位以盖章的书面材料予以回复,对网友反映的情况予以解释说明,同时公开表示歉意,体现了闻过则改的诚意,值得肯定。然而,4个错别字将这份诚意一扫而光,甚至让人感觉到一种轻慢。正如网友所质疑的,这份书面回复到底是“诚心道歉”,还是“迫不得已”?
“人力”成“人为”,机构名字“多了两点”,恰好说明工作作风“差了一点”。差的这一点,就是“认真”,这既是工作的认真,也是待人的认真。4个错字大多属于常用语,但凡多扫一眼、多读一遍,是很容易发现的。再者,一份文件发布前必然经过几道程序审核,但凡其中任何一关稍加重视,也不至于如此沦为笑柄。此外,“随即”何必要写成“赓即”?一份公开回复,重在通俗明了,如此舞文弄墨,反而弄巧成拙。文风即作风,如果说错字频出折射作风不实,那么故作高深则折射作风不诚。
公文出现错别字的新闻,近年来屡有发生。比如,山东莘县某局一份不到两页纸的报告,将县委书记“王峰”写成“汪峰”,县委书记对此回复“我不是歌星”。对文字工作者而言,偶有偷懒、偶有松懈是难免的,但正因如此,才要反复斟酌、谨慎检查。尤其对政府机关来说,官方文件是一个窗口,会折射出机关单位是否存在作风不实的问题,是否存在管理松散的问题,是否秉持着为民服务的初心。错字虽小,绝不可轻视。以此为鉴,提升工作能力,转变工作作风,方为正理。(颜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