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地评线】紫金e评:创新不止,搭建更多“跨越之桥”
2020-07-03 09:3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颜云霞  
1
听新闻

浩浩长江上,又添飞虹。7月1日,沪苏通铁路开通,我国自主设计建造、世界上首座主跨为千米级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同步开通运营。与12年前通车的苏通大桥相比,它建设中所用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更多,技术含量更高,这再一次折射出我国由世界桥梁大国向世界桥梁强国的跨越。

连接与拓展,是一座桥梁的使命。桥梁建设的规模和能力,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与科技进步。建设苏通大桥时,南北两个主塔的每一根群桩都必须现场灌注,对长江黄金水道通航不可避免产生了一定影响。而建设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采用“工厂化生产+现场安装”方式,施工对长江航运和环境的影响被减到最小。在后者开工的2014年当年,便完成了南北两个主塔基础的相关制备与安装,这在“群桩时代”是不可想象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在建设中形成了65项专利、创造了14项新工法,实现了5个“世界首创”。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开通,对交通格局、区域发展等方面意义深远,其建设过程中所体现的大胆突破与勇于创新精神同样值得珍视。

创新需要思想的解放、科学的遵循。建设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时,在哪里选址,跨度是多少,桥型如何设计……无不讲究实事求是、因势利导,无不经过精确计算、综合考量。为实现主拱和拱肋的精准对接,建设方大胆引入人工智能施工理念,自主研发设计智能控制系统,鏖战近一个月,最终轴心偏差仅为2毫米。创新不是盲目蛮干,如果不遵循客观规律、不认真调查研究,或者专业知识不精、一味急于求成,创新将无从实现。要以创新打造奇迹,就得把“时代性”和“规律性”统一起来,将“创造性”和“科学性”加以融通,善于想象、敢于突破,积极探索、稳扎稳打。

创新还意味着攻坚克难,在独创独有上奋力拼搏,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崭露头角。无数事实证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在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建设中,建设人员通过两年的努力突破国外技术垄断,生产出了直径7毫米的“最硬”钢丝,单根斜拉索最大索力达1000吨,足以吊起600多辆小汽车!这充分说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豪情,也需要“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的信念。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如果没有迎难而上的决心、没有分秒必争的拼劲,就不可能打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拿出更多我们自己的“最硬”钢丝。

创新不止,跨越不息。当前,我们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面对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时代课题,还有很多“天堑”需要跨越。它是疫情带来的冲击与影响,是改革进入深水区须直面的积弊与痼疾,也可能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跨越这些“天堑”,希望在创新,路径在创新。要像建设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那样,解放思想、尊重科学,矢志不渝、作风顽强,以创新的精神投入创新的实践,搭建更多的“跨越之桥”,抵达更宽广的远方。(颜云霞)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