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一咆哮,城市就内涝”。每年6-8月,是我国防汛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城市内涝的高发期。最近,一波波暴雨说来就来,许多城市又切换到“看海”模式了。有的楼梯流“瀑布”、有的车库变“水库”、有的马路成“鱼塘”……各种夸张的内涝视频在微信上流传,引发人们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吐槽”。
说起城市内涝,不少人都有着切肤之痛,苦不堪言。有数据说,当积水深度达到20厘米时,行人步行就比较困难;当积水超过30厘米,则自行车、小汽车难以行驶;而积水一旦超过50厘米,交通就会中断。每次内涝,都给市民生产生活及出行带来严重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城市有些路段几乎是下一场暴雨就看一次海。每次“看海”过后,总能听到“N年不遇”“历史罕见”等等声音。如果偶尔出现一次,这些理由或许成立;如果每年都出现,甚至“逢暴雨必淹”,就有必要反思一下城市规划建设方面是不是没有做好、城市治理是不是有点“跟不上趟儿”了。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干净的市容,整洁的街道、漂亮的绿化固然重要,但排水系统这样的看不见的“良心工程”更加重要。诚然,城市内涝与短时间降雨量过大,内河排水受限等不无关系,但也绝不能忽视城市排涝泄洪系统建设的薄弱之处,必须提高排水工程的质量和标准。如果不在排水系统建设上面下功夫,无论城市的外表建设得如何光鲜亮丽,一场暴雨就可以完全让它“毁容”。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有效解决一下大雨就积水断路的问题,自然是城市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改造也好,重建也罢,确实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可能还要忍受市民的各种不理解和怨言。要彻底解决城市内涝,既要有“绣花”的功夫和耐心,加强维护管养,做好“修修补补”的细活儿;也要有“手术”的决心和担当,敢于伤筋动骨,做好“疏通经脉”的技术活,按照最高最好的标准来兴建排水管网系统。
雨季不洪涝,旱季不缺水,也应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如果下水道不堵塞,道路即使被淹也不会淹太久。”我们看到,有些路段“逢暴雨必淹”,除地势的先天不足,还有排水设施不通畅等方面的原因。如向下水道内倾倒油污、垃圾、渣土等行为屡禁不止、下水道清淤不及时。因此,城市内涝反复发作,不能简单归咎于制度供给不足,还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从不把垃圾丢到水道里,不向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倾倒废弃物等做起。
汛情就是民情,涝点也是槽点。相关部门要增强“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坚持人民至上,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实事。我们期待,汛期、暴雨能够成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管理水平提升的一个契机,我们也期待“城中看海”能够早点成为“昨天的故事”。(尹贵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