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论文高产”该喜还是该忧
2020-06-01 09:2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韩宗峰  
1
听新闻

最近,南京某高校一名教授因在3年半内发表数百篇论文,引来网友吐槽。据计算机领域的英文文献统计网站dblp统计,2017年以来,这名教授在各种期刊、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共186篇。

从数据上看,可以断定这是一名论文“高产”者。如果水平确实很高,每篇或者说大部分论文都质量不错,那自然是可喜可贺的好事,但如果不是这样,则不一定值得高兴。3年半写这么多论文,有没有“掺水”,是不是浮躁,有没有学生写论文老师挂名的现象?写出来的论文究竟价值几何、影响多大?这些问题恐怕都值得探究。

“论文高产”固然与个人的能力水平有一定关系,但同时也反映出当前学术评价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现有学术评价体系之下,教职人员若有意参与职称评定等各类奖评,论文数量不足往往是硬伤,很难通过质量弥补,容易在激烈的同行竞争中失利。某些高校也热衷于追求“学术GDP”,很多学者发表论文时,往往由所在院校公费支付版面费,并且对作者有大额度奖励。这也容易造成科研人员发表论文“重数量、轻实绩”的倾向。

要改变“学术GDP”导向,必须弱化论文数量在学术评价中的位次,转而重视论文质量,增强论文质量的学术权重,降低对论文数量的迷信——可尝试推行论文代表作制度,设定数量上限,引导科研人员更加关注论文质量。同时,要形成有公信力的论文同行评议制度,强化论文之外指标的评价比重,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当各种评价制度都更为健全时,“论文高产”就会回归理性,此时的“高产”自然就是一件值得让人高兴的好事。(韩宗峰)

标签:
责编:郭蓓 袁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