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伪“成功学”该走下神坛了
2019-12-23 09:1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袁 媛  
1
听新闻

  近日,深圳警方抓获了一批“成功学大师”,他们利用人们对成功的渴望,以课程培训和企业营销为幌子从事诈骗和传销活动,涉案资金超过2000万元。“大师”原来是骗子,网友对警方的果断行动拍手叫好。

  “成功学”有没有用,对此许多人评价不一。一方面,关于“成功学”的书籍常居畅销书榜单,在书店里往往摆放在显眼位置,有人在书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或办事的窍门,有的人受相关的演说、课程的感染,乐此不疲。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认为“成功学”只是心灵鸡汤和文字游戏的堆砌,除了让人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外,对人生和事业并无实际意义。欣赏“成功学”容易理解,人人都渴望成功,也希望在成功之路上有些助力,“成功学”正好契合了这种要求。那么厌恶“成功学”该如何解读?恐怕就和前文中的这些“伪大师”“伪专家”脱不了关系了。

  有这样一种人,他们以“成功人士”的形象示人,擅长利用半真半假的成功故事,把人们对成功的渴望转化为“成功焦虑”,再把这种焦虑转化为对“成功学”的依赖心理。他们语言功夫了得,一套话说得煽动力十足,让受众产生“跟着他就能成功”“错过这个项目就错失翻身的机会”的错觉,把他人对成功的渴望变成自己敛财的生意。说到底,人们厌恶的不是成功本身,而是一些别有用心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制造出的“成功焦虑”心理。

  “成功学大师”行骗的案件,也给热衷“成功学”的人提了个醒:适度从他人成功的经历和方法论中汲取养分,化作奋斗的动力和助力是可取的,但一味迷信“成功学”则容易让人误入歧途。成功自然有它的实现理论,但都离不开不懈奋斗,绝没有单单依靠“贵人”“捷径”的道理。不信你看看那些“成功学大师”,他们想走“捷径”敛财,却断送了前程。同时,在人生舞台上,对成功的定义应当多元。职务提升、收入增长是成功,笃学善行、回报社会同样也是成功,每个人都有实现人生价值的可能,只有戒骄戒躁、踏踏实实,成功之路才能行稳致远。(袁 媛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