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重视“会场外的创新”
“推进科技创新”系列评论⑥
2019-07-25 08:4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创新的主角未必是专家,也可以是普通大众;不仅是会场内坐着的这些‘科技大牛’‘创新大咖’,也包括会场外的众多普通人。”“他们可能连这个会场都进不了,但他们的创新十分可贵。社会和政府应该鼓励和重视‘会场外的创新’。”

  在前不久举行的“2019南京创新周”紫金山创新大会上,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和大会主持人白岩松进行了上述一场对话。他们都认为:创新既是专家的事,也是普通人的事,要重视“会场外”的普通人的创新。

  要重视“会场外的创新”!这个声音,有很强的穿透力。谁都不会否认,抓科技创新,要依靠科学家、技术人员。回顾人类历史,“科技大牛”“创新大咖”们的智慧汗水和辛勤劳动成就了绝大部分的重大发明和创新。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奇才”对于人类科技进步的贡献暂且不谈,就拿美国的发明家爱迪生来说,其一生的发明达两千多项,拥有的专利达一千多项,对人类文明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留声机、电灯、电力系统和有声电影,都是他发明的。科学巨匠、创新强人对于科技创新和人类进步的贡献,世所共睹,无需多言。

  但是,肯定科学家、发明家的贡献,不等于忽视普通人的作用。抓科技创新,既要重视“会场内的创新”,保护好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又要重视“会场外的创新”,调动普通人参与创新的自觉性主动性。这是因为,普通人中蕴藏着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很多科技创新就是普通人完成和实现的。去年,《人民日报》在专栏“点赞中国创新在身边”中,就刊登了很多普通人的创新故事。比如,河北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护士长葛志红就获得国家专利318项,拥有密闭式眼科专用治疗盘、滴速锁定调节器等多项发明;浙江台州种地农民黄林国改进农机、设计开沟机、切根机,搞出了许多看似不起眼、实有大作用的发明。这些故事告诉人们,创新并非想象中的“高不可攀”,也不是只有科学家发明家才能做,身为普通人,只要有心用心上心,都可以大有作为。

  强调要重视“会场外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现在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社会,就必须在全社会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氛围,扩大创新“基座”,提升全社会的创新浓度。如果把“科技大牛”“创新大咖”比喻为科技创新的高峰,那么,大众创新、普通人的兴趣就是支撑“高峰”的基座和高原。珠穆朗玛峰之所以成为世界第一高峰,就源于它矗立在青藏高原上。同样,一个国家要想涌现出众多“科技大牛”“创新大咖”这样的“高峰”,也必须做实做强做高其“底座”,即:普通人参与科技创新的意识、能力、水平、渠道、激励措施和保障条件。创新既可以“远在天边”,比如科学家的重大项目;也可以“近在眼前”,在一些具体小事上作一些创新性改进。只有“会场内的创新”与“会场外的创新”相互激荡、相互补充,才能奏响科技创新的宏伟乐章。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重视“会场外的创新”,就是建设创新型劳动者的重要方面。对有关部门而言,重视“会场外的创新”,一方面要深化认识,改变“科技创新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事而不是普通人的事”的狭隘认识,重视普通人在建设创新型社会、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在政策、资金、项目、环境、文化、容错机制等方面,为普通人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便利和支持。要通过强有力的舆论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人人重视创新、个个参与创新的浓郁氛围,引导人们立足岗位、紧扣需求、解决问题,从小事做起,大力创新,共同为建设“科技强省”贡献智慧和力量。(刘庆传)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