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建设者。产业工人作为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在逐梦新时代、共圆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大有可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顶层设计,江苏省具体出台了《新时代江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从中央到地方的重点关注,让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
然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现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仍有差距。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总工会界委员提及了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就业人口中,技能劳动者1.65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其中高技能人才4791万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6.2%。技能劳动者为何比例不高?产业工人社会地位不高、技能发展通道受阻等因素,造成不少产业工人职业认同感不足。缺乏职业认同,直接导致愿意钻研技术、提升技能的产业工人不多,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工匠更少。有委员表示,工厂正逐渐失去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一些劳动者“宁愿送外卖也不愿去工厂”。
产业转型发展、建设装备制造业强国,迫切需要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队伍。磨练技能要耐得住寂寞,产业工人只有感到有奔头,攻坚克难、锲而不舍才会有劲头。为此必须提升产业工人的获得感、自豪感、荣誉感,激发更多产业工人的奋斗热情,让他们既有地位又有尊严。
获得感源自待遇的保障。应多方协作努力提高产业工人待遇,构建激励保障机制,确保优秀的产业工人拿高薪。既要“多劳多得”,也要“技高多得”,对能够在技术上做出创新、改良的人才予以奖励。除了薪酬激励外,还应打破技术工匠的职业“天花板”,让高技能人才在一线也有科学合理的晋升空间。只有在技术工匠岗位上也能有出路、有尊严、有地位,更多高起点高水平的人才会愿意扎根一线钻研技能,才能有效避免技术技能人才流失、浪费。同时,还应发挥工会力量,为产业工人争取合理权益与政策支持,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
自豪感源自素养的提升。人的知识水平直接影响到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提高产业工人的技术水平,让他们拥有“值得骄傲”的技术,将会同步提升职业自豪感。为此,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根据岗位需要创新培训形式,以校企合作、技能比拼、网络课程等多样化方式,吸引更多产业工人加入到磨练技能、提升水平的队伍中来。
荣誉感源自社会的肯定。应在全社会营造推崇技术的氛围,形成传承技能、示范带动的“工匠风尚”,例如杭州将每年的9月26日设立为“工匠日”,用充满仪式感的方式为技能型产业工人点赞。还应注重优秀产业工人的推荐、评选、表彰、宣传等工作,并提升产业工人在基层党组织、人大代表中的比例,切实体现产业工人的先进性。(袁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