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大运河申遗成功5周年,为进一步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打造江苏文化建设高质量的鲜明标志和闪亮名片,5月3日至6日,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在江苏扬州市举办。
公元前486年,“吴城邗,沟通江淮”。扬州2500年的建城史从此时开始刻录,大运河的悠悠历史从此时开始流动。大运河滋养了城市、滋润了百姓,流淌出了“共禹论功”的历史作用。5年前,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又为大运河涵养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和经济价值提供了时代接口。
大运河是活化的厚重遗产,如何用好这笔遗产是一道现实考题。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赋予了运河沿线地区光荣的使命,他强调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于大运河而言,保护好、传承好即是为了利用好,利用好则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首届运博会便是一次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样本探索。运博会重在融合、创新和共享,目的就是要打造大运河沿线城市文旅融合发展平台、文旅精品推广平台、美好生活共享平台。观乎国内外,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的融合并非先例,旅游功能的开发在传递着文化的价值,但是对于仍在使用的“活态线性文化遗产”大运河而言,其拥有着独特的品性,这也注定了大运河文化旅游将走上一条与众不同的“品牌”之路。
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既是平台和载体,也是契机和抓手。当“诗和远方”走到一起,文旅融合成为必然趋势,蕴含千年文化的大运河,也将向着融合的方向流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指出,全世界旅游活动中约有37%涉及文化因素,文化旅游者以每年15%的幅度增长。数字的注脚告诉我们,实现文旅无缝连接,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用文化和旅游讲好中国大运河故事,及至形成“扬州样本”,输出“江苏经验”,才能更好的让大运河遗产得到保护,让大运河文化得到传承,让大运河文旅品牌绽放夺目光彩。
从扬州市委七届七次全会把“举办好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纳入“新十件大事”,到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组委会接续推出新招;从省内13个设区市配套的96场相关活动,到线上线下互动、打造永不落幕的运博会,无不彰显着江苏在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的使命担当。正如专家所言,“运博会既不是单纯的文化博览会,也不是单纯的旅游博览会,而是打的大运河牌,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博览会。”当中国大运河的第一锹土从扬州挖出,就注定了这条河和这座城的历史姻缘。当我们惊叹着大运河雄浑力量的时候,这条河在焕发着新时代的生机,而这座城亦在用崭新的姿态释放蓬勃的活力。
中国大运河,是一本厚重耐读的书卷,这里流淌着文明的足迹,记录着历史的兴衰,承载着未来的期待。这条河,沟通南北;这条河,贯穿古今;这条河,连接世界。悠悠千年大运河,流淌进新时代。当这项古老的伟大工程与一个美好的时代产生际遇,在文化和旅游的化学反应中,中国大运河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高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