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别让“至少一次”变成“就一次”
2019-04-09 08:5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陈立民  
1
听新闻

  教育部党组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高校领导班子每名成员每学期至少要给学生讲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或形势政策课,每周至少“面对面”接触学生一次。《通知》要求,高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减少不必要的出访出差,减少不必要的会议活动”,把时间留在校园里、心思聚焦在办学治校中、精力花在立德树人上。

  两个“至少一次”、两个“减少不必要”,很有现实针对性,为高校领导干部做好学生工作立起规矩,划出红线。

  一所好的大学,不仅要有大师、大楼,也要有好的“掌舵人”。但是部分高校领导忙于繁杂的行政事务和社会交往,有的没有心力给学生上课,有的连见学生一面的时间都无法保证。很多学生只有在开学典礼和毕业合影上,才能见一面校长书记。近年来,一些高校领导给学生上课备受欢迎,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高校领导多跟学生接触,很有必要,但仍不够。以此来看,两个“至少一次”的出现适逢其时。

  落实两个“至少一次”,首先要求一个“实”字。所谓“实”,就必须是高质量、实打实、不打折扣、不走形式,不是流于形式、出于应付、走走过场。作为高校领导,理应力戒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切实走进教室、宿舍、食堂,“面对面”“心贴心”地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需求,做学生学业和精神上的朋友和导师。

  落实两个“至少一次”,更要防止把“至少一次”理解为“就一次”。身为高校领导,不能把“底线”当“高线”,把“至少一次”变成“唯一一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高校领导应该腾出更多时间精力,多接触学生,推动高校科学决策、科学管理。

  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曾说过,校长最应该做的事,就是和同学们在一起。比之一个陌生无感、高高在上的“领导”,鲜活生动、亲切和善的“老师”或“朋友”,无疑更具教育工作者风范。我们期待,高校领导能够主动走近学生,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陈立民)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