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承担起“培根铸魂”的神圣职责
——一论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
2019-03-18 11:5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六下团组,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3月4日,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

  这一重要讲话,充分肯定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赋予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更重要的职责和更神圣的使命,为做好新时代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指明方向、提供遵循。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就是要承担起“培根铸魂”的神圣职责,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更好地推进我省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江苏历来重视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推进文化强省、社科强省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履行伟大使命,江苏广大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承担起“培根铸魂”的神圣职责,在新时代展现更大作为。

  承担起“培根铸魂”的神圣职责,就是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勇于回答时代课题。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文艺创作、学术研究才会有生命力。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中,涌现了大量宝贵的时代素材,为文艺创作、学术创新开辟了无比广阔的空间。改革开放以来的生动实践,为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提供了不竭的素材。广大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承担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直面时代问题,从时代发展中汲取创作灵感、创新动力,以高质量作品引领社会发展,以高质量智力成果回答好时代之问。

  承担起“培根铸魂”的神圣职责,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做学问。为谁创作、为谁立言,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创作和研究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只有扎根人民,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文艺创作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只有沉到一线,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扎根于大地治学,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为人民群众解疑释惑,才能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承担起“培根铸魂”的神圣职责,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不管是文艺创作还是学术研究,都应植根中国大地、反映人民心声,努力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为创作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倾心尽力。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用中国理论阐释好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同时,要以文明互鉴的思维认知,把自己的文明成果与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结合起来,促进中外文明交流对话,展现中国自信与风采。

  承担起“培根铸魂”的神圣职责,就是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当好社会表率。德行是艺术家的灵魂,学风是学术的生命。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做到德才兼备、德艺双馨。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才能成为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和学问家;坚守高尚职业道德,多下苦功、多练真功,才能做到勤业精业、奋发有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才能履行好“培根铸魂”的光荣使命。(新华日报评论员)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