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全国两会大家谈】民生“红包”贵在“兑现”
2018-03-07 10:0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全国“两会”正在北京召开,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向全国人民发出了20个民生“大红包”,让现场掌声雷动,也让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每年在各地“两会”召开的当口,媒体上经常充斥着“你有一大波民生红包请速查收”、“你的民生红包已到账”这样的字眼。民生“红包”到底发什么,怎么发,如何“兑现”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民生“红包”要致力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细看今年“两会”上的民生“红包”,比如:“流量费年内至少降低30%”、“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40元”、“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等等政策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都是老百姓能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民生改善。这充分彰显了改革发展成果与全体人民共享,改革红利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理念。请给这样实实在在有“获得感”的民生“红包”点赞、比心。

  民生“红包”要敢于碰民生工作的“硬骨头”。我们的改革进程已经进入了深水攻坚期,一些好走的路,好啃的骨头已经不多。要持续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要能“打硬仗”、“啃硬骨头”。像“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等等反映出的都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极高的突出问题,如何破题解难,需要各地政府要有动真碰硬的勇气和担当,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拿出切实有效的办法举措来突破瓶颈,真正解决这些民生热点、难点、堵点、痛点。

  民生“红包”最终要“到账”才能算数。民生“红包”是政府对老百姓的郑重的承诺,执行效果如何,是否最终“到账”和“兑现”,要经得起老百姓的监督和口碑的检验。没有落实的“红包”最终只能沦为一张“空头支票”。所以,发出了民生“红包”关键还在后续的狠抓落实,撸起袖子加油干,凝心聚力,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落实到位,让小红包,成就大民生,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路径。(吴淑慧)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